唐宋时期王屋山地区景观资源及旅游活动研究
本文关键词:唐宋时期王屋山地区景观资源及旅游活动研究
【摘要】:王屋山位于河南省济源市西北部,因状如王者之屋而得名。王屋山地处古代华夏文明的中心区,唐宋时期为京畿内地,是古都洛阳北方的镇山,又是古代“四渎”之一济水的发源地。早在公元前3-5世纪,王屋山就是中国的九大名山之一。家喻户晓的“愚公移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王屋山是著名的道教名山,在道教创立之前,王屋山就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山岳景观,成为道家人物和隐士们的栖身之所;道教创立之后,又成为道士们修身养性、得道成仙的理想场所。 唐宋时期,王屋山地区风景秀丽,景观资源丰富,有名山、河流、生物及气候气象等自然景观资源,以王屋山为代表的山体景观资源,不仅观赏价值高,而且文化内涵丰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吸引了众多人士前来参观游览;以济水为代表的水体景观资源,她高洁的品质,引来多少文人墨客的歌颂。也有道教宫观、佛教寺庙、草堂等人文景观资源,其中最能体现王屋山地区人文景观资源的当属王屋山地区的道教景观资源,不仅宫观建筑独具特色,而且道教文化源远流长。王屋山地区的景观资源总体上呈现出类型众多且保护完好、空间分布比较集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以及观赏价值高等特征。 唐宋时期借助于丰富的旅游资源,王屋山地区的旅游活动非常活跃,主要的活动类型有帝王及皇室的游幸、文人的宦游、僧道的清虚游,以及普通大众的节庆游等等。在王屋山地区的活动中,有帝王的旅游、文人士大夫的漫游、宗教旅游等等:参与的群体,既有年轻的修道者,也有白发苍苍的成道者,有美丽动人的女眷,也有风度翩翩的才子。从参与的阶层看,有文武官员、道士、和尚、妓女、书生等等。他们怀着各种的心态前来游玩,追求不同的价值取向,丰富了王屋山地区的旅游活动内容。参与群体广泛,特别是文人的旅游活动,在王屋山地区留下了众多的诗文、题记,成为王屋山地区珍贵的文化遗产。 唐宋时期王屋山地区活跃的旅游活动,借助了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当地比较好的食宿条件。唐宋时期,王屋山地区交通方面,不仅有遗留的古道,也有新修的道路,交通工具也不断丰富;食宿方面,可供游人选择的不仅有当地的宾馆,还有农家以及道教宫观和佛教寺院。当然,唐宋时期发达的封建经济和当地比较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更是王屋山地区旅游活动丰富多彩的重要背景。 唐宋时期王屋山地区旅游活动的广泛开展,促进了王屋山地区旅游的开发,给当地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丰富了中国文学宝库,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扩大了王屋山的美誉度,,提升了王屋山的文化价值。同时,王屋山地区的壮美山岳景观,也成就了人们的心理崇拜。 唐宋时期王屋山地区的景观资源及旅游活动,对当今王屋山地区旅游的开发有重要的影响。唐宋时期王屋山地区的旅游景观资源丰富,旅游活动兴旺发达,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也为当今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唐宋时期 王屋山 景观资源 旅游活动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242;K244;F592.9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6
- (一) 概念界定10
- (二) 选题意义10-12
- (三) 研究现状12-15
- 1.著作方面12-13
- 2.论文方面13-15
- (四) 创新之处15-16
- 一、 唐宋时期王屋山地区的景观资源及特征简述16-38
- (一) 自然景观资源17-31
- 1.山体景观资源17-24
- 2.水体景观资源24-27
- 3.生物景观资源27-29
- 4.气象气候景观资源29-31
- (二) 人文景观资源31-35
- 1.道教宫观31-33
- 2.佛教寺庙33-34
- 3.草堂34
- 4.其他人文景观34-35
- (三) 景观资源的特征35-38
- 1.类型众多且保护较为完好35
- 2.空间分布比较集中35
- 3.具有一定的典型性35-36
- 4.观赏价值高36-38
- 二、 唐宋时期王屋山地区的旅游活动特征和类型38-54
- (一) 旅游活动的特征38-40
- 1.参与群体广泛,活动形式多样化38
- 2.旅游活动的季节性明显38-39
- 3.旅游活动的景点相对集中39
- 4.追求独特的价值取向39-40
- (二) 旅游活动类型40-50
- 1.出游活动的组织形式40-41
- 2.出游人群类型41-50
- (三) 出游道路交通工具和食宿50-54
- 1.出游道路及其出游交通工具50-52
- 2.食宿情况52-54
- 三、 唐宋时期王屋山地区旅游活动兴盛的原因及影响54-58
- (一) 旅游活动兴盛的原因54-55
- 1.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出游基础54
- 2.休假制度奠定了出游的时间54-55
- 3.唐宋时期旅游观念的转变55
- (二) 旅游活动的影响55-58
- 1.促进了王屋山地区经济的发展55-56
- 2.文化意义56-57
- 3.壮美山岳成就人们的心理崇拜57-58
- 四、 结语58-60
- 参考文献60-64
- 致谢64-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凡;;道教“天下第一洞天”景观空间的形成与演变探析[J];广东园林;2008年03期
2 赵宗彪;;王屋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旅游开发初步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7年01期
3 葛荣晋;;王屋山与道教[J];中国道教;1993年02期
4 赵杰帅;;道教第一洞天——王屋山旅游资源开发SWOT分析[J];黑龙江史志;2008年10期
5 张忠慧,王凤云;王屋山国家地质公园的旅游地质资源[J];资源调查与环境;2005年03期
6 张木辰;张明礼;李久飞;孙越英;;试论王屋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构造成因及景观科学价值[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7 胡孚琛;李善文;;王屋山道教与司马承祯[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8 姚景强;;王屋山即古昆仑考辨[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9 韩笑;;中国古代旅游活动类型及其特征[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17期
10 张兴中;王屋山风景区旅游气候资源[J];河南气象;1998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英俊;北宋西京地区景观资源与旅游活动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2 范明燕;王屋山地区的民间香会组织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3 荆建璞;唐宋时期嵩山地区景观资源与旅游活动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4 赵慧;唐宋时期五台山景观资源及旅游活动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138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11383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