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岁华纪丽》与唐代民众岁时民俗

发布时间:2017-10-29 20:32

  本文关键词:《岁华纪丽》与唐代民众岁时民俗


  更多相关文章: 韩鄂 《岁华纪丽》 唐朝 岁时节日


【摘要】:岁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唐一代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开放繁盛时期,也是我国节令民俗的大变革、趋稳定时期。这一时期民众的岁时节日生活较为丰富多彩,并且节日习俗的性质也逐渐从前一时期的迷信禁忌之中解脱出来,节日原本的神秘气息和巫术祓禊意味已大为淡化,民众的节日生活更趋向于世俗化、大众化。韩鄂的《岁华纪丽》是记载唐代岁时节日生活的一部重要文献民俗志,具有传承民俗教育、推广民俗知识的功能与价值,通过选取解析其中所载的一些典型岁时节日,展示唐代民众在节日生活中的民俗形态,揭示岁时节日的时代特征。《岁华纪丽》一书有记载民俗节日“类书”的特点,将民俗文献与民间文化纳入雅文化与上层文化的范畴,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民俗文化与主流文化无涉的认识窠臼,对重新认识中国古代文献民俗志的学术价值,具有相当意义。
【关键词】:韩鄂 《岁华纪丽》 唐朝 岁时节日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242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5
  • 引言5-15
  • (一) 选题意义5-6
  • (二) 研究概况6-14
  • (三) 研究方法14-15
  • 一、韩鄂与《岁华纪丽》考略15-22
  • (一) 韩鄂的家世与教育背景15-18
  • (二) 《岁华纪丽》成书时间推断18-19
  • (三) 《岁华纪丽》的体例和内容19-21
  • (四) 《岁华纪丽》版本流传情况21-22
  • 二、《岁华纪丽》所载唐代岁时节日22-42
  • (一) 元日饮屠苏酒习俗23-26
  • (二) 晦日送穷习俗26-27
  • (三) 上元观灯习俗27-30
  • (四) 中和春酒宴曲江30-33
  • (五) 寒食蹴鞠,清明赐火习俗33-36
  • (六) 端午竞渡的民众娱乐习俗36-37
  • (七) 春秋二社:唐代乡村民众的盛大节日37-40
  • (八) 除夕驱傩习俗40-42
  • 三、《岁华纪丽》与《四时纂要》横向比较42-50
  • (一) 《四时纂要》体例特点42-44
  • (二) 《四时纂要》与《岁华纪丽》相通之处44-50
  • 四、《岁华纪丽》的历史民俗学价值50-60
  • (一) 突破窠臼认识50-52
  • (二) 传承民俗知识52-56
  • (三) 继创文献体裁56-60
  • 参考文献60-66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66-67
  • 致谢67-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四龙;民俗佛教的形成与特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2 萧放;秦至汉魏民众岁时观念初探[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3 萧放;社日与中国古代乡村社会[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6期

4 萧放;《月令》记述与王官之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张浩逊;从诗歌看唐代的节令文化[J];吴中学刊;1998年03期

6 赵睿才,张忠纲;风俗画卷与时代精神──杜甫节令诗论析(上)[J];杜甫研究学刊;2000年01期

7 赵睿才,张忠纲;情圣的嗟叹与稷契之志──杜甫节令诗论析(下)[J];杜甫研究学刊;2000年02期

8 李霞锋,,李桂英;试析杜诗中的唐代节日民俗[J];杜甫研究学刊;1995年02期

9 谭蝉雪;唐宋敦煌岁时佛俗──正月[J];敦煌研究;2000年04期

10 谭蝉雪;唐宋敦煌岁时佛俗──二月至七月[J];敦煌研究;2001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夏南强;类书通论——论类书的性质起源发展演变和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朱红;唐代节日民俗与文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张勃;唐代节日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何海华;论唐代寒食清明诗[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相涛;唐代重阳诗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全晓;《全唐诗》岁时文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韩学山;先秦至隋唐时期传统节日文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曾宪利;试论唐代文化的多元发展[D];山东大学;2008年

6 于冬华;唐代三教同节现象的文化阐释[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黄丽明;《玉烛宝典》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145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1145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d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