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天子传》成书非西周说举证商榷
本文关键词:《穆天子传》成书非西周说举证商榷
【摘要】:《穆天子传》成书时间的研究中,大多数研究者自说自话的情况比较普遍,各家都重在选择有利的材料,从正面提出自己的主张,而对于其他观点的依据采取不利于论证自己观点的材料持回避的态度,这就使得各自取材是片面的,而立论自然就不坚实;大胆假设有余,而小心求证不足;甚至于拿假说当证据,导致无效论证。虽然新意迭出,但问题的研究却陷入散化和平面化、肤浅化而无助于问题的研究的深化与最终解决。
【作者单位】: 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穆天子传》 西王母 穆天子 宗周
【分类号】:K207
【正文快照】: 《穆天子传》成书时代,按照传统的说法是西周时史官对穆天子游行的记录,成书自然是在周时期。如《隋书·经籍志》:“《穆天子传》体制,与今起居注正同,盖周时内史所记,王命之副也。”但从清姚际恒以来,不少学者对此提出了质疑和否认,清人王漠认为是“战国时人因《列子》书《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穆天子传》成书时代考[J];西北史地;1994年04期
2 孙致中;穆王西征与《穆天子传》[J];齐鲁学刊;198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颖;;“双美共侍一夫”故事模式的背后——以《聊斋志异》和子弟书“志目”为例[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2 孙其香;;古老与现代的合奏——从《聊斋俚曲·穷汉词》中的叠音词谈起[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3 夏当英;孔子道德本位的社会秩序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4 樊俊利;;试论郑珍《说文逸字》的贡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杨增宏;;甲骨文会意字的象似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范蓓蕾;;古诗文教学有效诵读的求致路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申睿;;《原本玉篇残卷·糸部》或体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陈源源;;《大正藏》本《妙法莲华经释文》校勘十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9 钱广荣;;推己及人:儒学和谐伦理思想的核心价值[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10 丁震峰;;异体字的文化传承作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洪伯;;秦汉“稗官”考 秦汉基层机构的组织方式(其一)[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孙秋霞;;艺术类博物馆与青少年美育[A];新世纪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夏慧茹;;《说文解字》与中医基础理论[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周怀宇;曹怀锋;;论《管子·地员》篇生态学价值及其现代意义(论文提纲)[A];管子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第四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09年
5 黄薇;;微探建瓯方言熟语歌谣的语言[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李品素;;《歧路灯》中的“讫”[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徐福艳;;“裸”字古今探[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8 沈阳;;论“神仙思想”在汉画舞蹈身体语言上的体现[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陈昌芳;;异体字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纳·苏雅拉;曹雅洁;;红山文化玉器与萨满教[A];论草原文化(第五辑)[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艳清;清代“六书”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廖文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卢建平;基于拓扑学和统计学的无字库汉字智能造字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郑君;基于文献的中药毒性认识变化规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宋新娟;中医传统图式符号审美及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胡志明;战国文字异体现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瑞;民事审级制约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秋利;《醒世姻缘传》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海宾;民事连带责任探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王秀梅;休闲食品包装的趣味性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赵巍;从《史记》看司马迁的《诗》学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滕亚秋;契丹带饰研究:以蹀躞带为中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贾清宇;孟子引《书》论《书》考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晶晶;《孟子》的介词“以”[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晖;;信使:周穆王和西王母[J];文明;2008年05期
2 李晓伟;《走进西王母》系列之二 女王影子[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3年02期
3 吴天明;七夕五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李晓伟;《走进西王母》系列之一——王母情结[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3年01期
5 李晓伟;《走近西王母》系列之三 圣母偶像[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3年03期
6 王志勇;;关于西王母“身份”之迷的探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崔永红;也谈西王母[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3年03期
8 任玉贵;;久闻昆阙住神仙 举世皆知青海妍——从地域地名地貌探讨昆仑文化的渊源[J];中国土族;2011年01期
9 王汉民;;蟠桃意蕴与庆寿模式浅探[J];文学遗产;2006年06期
10 陈荣;论獬豸冠与“西王母”[J];青海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常金仓;;《穆天子传》的时代和文献性质[A];周秦社会与文化研究——纪念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曾琳;;汉画像石刻中的西王母文化剖读[A];2000年青海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于质彬;;昆仑文化三考[A];2000年青海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四辑目录[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五辑)[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记者 吕雪莉;专家认为“王母娘娘”确有其人[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2 施爱东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西王母形象的历时变迁与层累造史的减法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曾江;充满魅力的西王母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刘永红 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千面女神:西王母信仰的演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曾江 张春海;西王母文化考察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曾江;从“虎穴仙女之地”到关角西王母石室[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任玉贵;追寻昆仑文化的渊源(下)[N];青海日报;2007年
8 夏建建;东汉诗经铭文镜[N];湖北日报;2003年
9 徐州博物馆 吴玲;略谈汉画像石题材中的祭祀供奉[N];中国文物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唐娜;先唐服食与文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任新玉;巫山神女神话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179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11790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