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明代北京居民休闲空间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30 14:39

  本文关键词:明代北京居民休闲空间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休闲空间 明代北京 休闲


【摘要】:休闲空间是我国古代城市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空间类型,是城市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从休闲空间的角度出发,选取了明代北京作为研究对象,对有关休闲空间的相关问题作了探讨与论述。 论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首先说明选题缘起,其次探讨本文的研究意义,分别从现实和理论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大体研究思路与方法,突出本文研究的重点,并对相关的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系统总结了相关研究成果的学术脉络。 第二部分为正文部分,即论文的四个章节: 第一章配合图片介绍明代北京的空间范围,包括北京城的布局与北京郊区的范围,以便对所要研究的休闲空间有更为清晰的宏观认识与整体把握,利于展开对休闲空间分布的研究。 论文的第二章,首先结合大量史料,利用表格的形式总结了明代北京居民的主要休闲活动,在此基础上详细讨论了这些活动展开的场所,概括为街巷、寺庙、户外游赏地、园林四大休闲空间类型,并较为细致地分别论证了它们的休闲特点。指出街道胡同除了交通运输这一基础功能之外,,作为休闲空间还是人们游逛戏耍之地,交流闲谈之所。寺庙在商业元素的渗入参与下,结合自然因素让原本宗教这一核心功能弱化,休闲功能得到加强与开发。在户外游赏地这一小节中,基于北京优越的地理资源,统计了当时北京城内郊区著名的游赏地,加之当时较为开放的社会风气,两者结合使得户外游赏地成为主要休闲空间。对于街道胡同、寺庙与户外游憩地来说,休闲只是主要性质之外与之交叉或附属的功能。与此相比,园林这一空间单元的休闲功能更加突出纯粹,其工程花费、设施构造还有休闲群体,无一不彰显它超乎寻常的档次。 论文第三章对明代北京休闲空间的特点做了研究与总结。第一,指出明代北京休闲空间的存在的自发性与功能的多元性。第二,从休闲空间的内部,即休闲行为主体对空间的使用占有,以及有关休闲空间分布的角度来看,又存在阶层差异性。第三,从休闲空间的组织层面看,表现为以节日为时间构架,与商业、民俗相结合的休闲空间组织。 论文的最后一章,在前面第二、三章的基础上,从经济、自然人文条件、政治以及休闲活动四个层面出发详细分析了明代休闲空间发展的原因。指出明代北京繁荣的经济是城市休闲空间发展的基础与内在动力,北京都城地位的确立是形成的控制因素,而北京的休闲资源与开放风气是明代北京休闲空间发展的依托,此外,论述了休闲空间与休闲活动的相互影响。 最后得出结论,指出休闲空间的是社会生活的需要,也是社会生活的反应。是一种复杂的人类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活动在历史过程中交织作用的物化,其中经济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起到最为根本的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休闲空间 明代北京 休闲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248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0
  • 导论10-24
  • 一、选题缘起10
  • 二、研究意义、思路与方法10-11
  • (一)研究意义10-11
  • (二)研究思路11
  • (三)研究方法11
  • 三、学术史综述11-21
  • (一)休闲研究12-15
  • (二)北京城市研究15-17
  • (三)城市空间研究17-20
  • (四)北京休闲空间研究20-21
  • 四、相关概念界定21-22
  • (一)居民21
  • (二)休闲21-22
  • (三)休闲空间22
  • 五、学术要点22-24
  • (一)选题切入点22
  • (二)学术难点22-24
  • 第一章 明代北京城24-27
  • 一、北京城的结构24-25
  • 二、明代北京的范围25-27
  • 第二章 明代北京居民休闲空间的类型27-45
  • 一、 明代北京居民的休闲活动27-30
  • 二、明代北京居民的几种休闲空间30-45
  • (一) 街道、胡同30-33
  • (二) 寺庙33-37
  • (三) 户外游赏地37-42
  • (四) 园林42-45
  • (五)明代北京休闲空间结构45
  • 第三章 明代北京居民休闲空间的特点45-49
  • 一、自发形成与功能多元45-46
  • 二、休闲空间的阶层性表现46-47
  • 三、以节日为时间构架,与商业、民俗活动相结合的休闲表现47-49
  • 第四章 明代北京休闲空间发展繁荣的原因49-56
  • 一、明代北京繁荣的经济是休闲空间发展的基础49-52
  • 二、优越的休闲资源与开放的社会风气是内在动力52-54
  • 三、北京都城地位的确立是明代北京休闲空间形成的政治因素54
  • 四、休闲空间与休闲活动的相互影响54-56
  • 结语56-58
  • 参考文献58-63
  • 后记63-6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真慧;;音乐SPA馆 探寻你的最佳休闲空间[J];校园歌声;2008年01期

2 ;休闲空间[J];晚霞;2006年07期

3 ;休闲空间[J];晚霞;2006年08期

4 ;休闲空间[J];晚霞;2006年10期

5 肖志高;李卓;;现代休闲环境空间的情境规划与营造[J];艺海;2010年07期

6 ;休闲空间[J];晚霞;2006年12期

7 刘颖;李洪波;黄安民;;历史文化名城休闲空间研究——以泉州市为例[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8 吕向芳;李琰君;张静;;西安灞河滨水区休闲空间景观设计初探[J];大众文艺;2010年20期

9 王南;;明代北京审美文化的生成[J];中国文化研究;2011年03期

10 ;休闲空间[J];晚霞;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牟红;刘聪;李玉臻;;休闲空间理想形态探讨——重庆“嵌入种植”城乡休闲共生体布局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区域旅游学术开发研讨会暨度假旅游论坛论文册[C];2010年

2 吴国清;叶欣梁;;城市休闲空间分布与配置——以上海市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邓宝忠;;寒地居住区老年人休闲空间设计[A];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论文集[C];2005年

4 张敏;张宜轩;刘学;汪飞;;基于认知的南京城市文化休闲空间微区位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蔡文彩;;台北都会区的发展休闲空间[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6 匡荷花;韩静;;学生休闲空间与考试制度的探讨[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7 张中华;张沛;;西安大都市休闲空间发展模式及优化策略分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唐子颖;吴必虎;;旅游城市公共游憩地研究[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9 刘彬;;营造商业街区的人性空间[A];中国建筑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刘俊;陈丽坤;;海滩管理制度对游客行为及态度的影响研究——以深圳大小梅沙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霍红 通讯员 张新 王萌;“生态休闲空间”将现北陵公园[N];沈阳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陈太平;守护市民休闲空间[N];常德日报;2010年

3 记者 潘燕 实习生 贾晓娜;多少新措施只为添新绿[N];郑州日报;2006年

4 章译编译;展现沙漠风情的休闲空间[N];中国花卉报;2009年

5 记者 葛树法 陈娜 实习生 王娜娜;余杭山沟沟景区再添新农庄[N];江南游报;2008年

6 李方凯;本溪市广场改造扩大百姓休闲空间[N];友报;2007年

7 北京来也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杨振之 成都来也旅游策划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陈谨;城市休闲空间与休闲产业规划[N];中国旅游报;2006年

8 张安定;“山水并重”建立体休闲空间[N];东莞日报;2011年

9 程伟虹;益健路欧洲风情街将向西延伸[N];江阴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李颖;公园免费开放屡为“钱”所累[N];中国花卉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建;都市休闲空间的整合与调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包相;基于休闲理念的杭州城市空间形态整合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3 谢祥财;北京城市河道景观改造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4 侯运华;晚清狭邪小说新论[D];河南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鹿敏;明代北京居民休闲空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李丹;开放型休闲空间的人性化设计研究浅析[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3 吉恩煦;明代北京释奠礼流变考略[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寇敏;商业综合体建筑公共区域中休闲空间设计探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5 赵利卫;城市休闲空间系统的建构[D];北京工业大学;2002年

6 陈运桥;西安城市住区老年人户外休闲空间发展变迁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7 方田红;上海城市休闲空间布局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8 高希;明代北京亲军卫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周杰;滨水区休闲空间规划设计研究[D];东南大学;2004年

10 赵强;重庆市民习俗文化与街巷休闲空间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1180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1180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1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