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从“先秦卷”看《中国通史》在历史编纂上的创新

发布时间:2017-10-30 20:45

  本文关键词:从“先秦卷”看《中国通史》在历史编纂上的创新


  更多相关文章: 白寿彝 《中国通史》 “先秦卷” 历史编纂


【摘要】:白寿彝先生主编的《中国通史》,既在整体上"成一家之言",又保持了各分卷的编纂特色,创造了集体纂修大型通史的成功典范,是20世纪中国历史编纂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其中,"先秦卷"遵循在唯物史观指导下突出中国特色的编纂原则,从上古历史实际出发,提出了一整套自成体系的见解;创造性地运用序说、综述、典志和传记四体配合的"新综合体",描绘出上古史的全貌;大力弘扬史学的"求真"传统,借助考古学知识,贯彻"二重证据法",成功"再现"了客观的上古史;勇于探索史学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在文字表述上反复锤炼,形成特色鲜明的历史叙事风格。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关键词】白寿彝 《中国通史》 “先秦卷” 历史编纂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历史编纂学的演进路径、优良传统和当代价值研究”(项目号:09AZS00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207
【正文快照】: 白寿彝先生总主编的多卷本《中国通史》,集数百位学者之力,历时二十年乃成,被誉为“20世纪中国历史学界的压轴之作”(戴逸语),“积一代之智慧,备百世之长编”(王毓铨语),创造了集体纂修大型通史的成功典范,是20世纪中国历史编纂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白先生在对全书进行统一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杜维运;集体写史的方法论[J];史学理论研究;2004年01期

2 陈其泰;史学体系的重大创新——白寿彝先生主编《中国通史》成就略论[J];史学理论研究;200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宪明;蒋廷黻著《中国近代史》学术影响源探析——以所受“新史学”及马士的影响为中心[J];河北学刊;2004年04期

2 徐国利;;胡适的史学研究法再认识[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敖光旭;;1920—1930年代国家主义派之内在文化理路[J];近代史研究;2006年02期

4 余悦;;赣籍学术名家研究的学术史意义[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12期

5 尤学工;梁启超——中国近代历史教育的开拓者[J];理论界;2005年01期

6 李长林;斯宾格勒“文化形态史观”在中国的早期传播[J];历史研究;2004年06期

7 邬国义;;毛泽东与无政府主义——从《西行漫记》的一处误译谈起[J];史林;2007年02期

8 李伯重;20世纪初期史学的“清华学派”与“国际前沿”[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9 宋学勤;梁启超学术文化史论中的科学观念[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桑兵;;中国思想学术史上的道统与派分[J];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卢雪松;;《诗经》“民”字解[A];第七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修彩波;近代学人与中西交通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马永明;论外部性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以香山籍归侨为例[D];暨南大学;2004年

3 周霞;中国近代佛教史学探研(1900—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吴忠良;南高史地学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陈峰;社会史论战与现代中国史学[D];山东大学;2005年

6 李扬眉;方法论视野中的“古史辨”派[D];山东大学;2005年

7 蒋海升;“西方话语”与“中国历史”之间的张力[D];山东大学;2006年

8 董恩强;新考据学派:学术与思想(1919—1949)[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郭娅;元教育史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晁天义;先秦道德与道德环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s,

本文编号:11192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1192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a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