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齐文化的和谐价值观念
本文关键词:论齐文化的和谐价值观念
【摘要】:先秦时期,齐国历时800年之久,在此基础上产生的齐文化,既是时代变迁在思想领域的反映,又是推动时代变迁的重要力量。透过对齐文化中的和谐价值观念产生的时代背景分析,可以得见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齐文化中的天人和谐、君臣和同、经济和谐、和合偕习、社会和谐等方面主张与要求,是齐文化和谐价值观念的核心所在。
【作者单位】: 山东理工大学齐文化研究院;
【关键词】: 齐文化 和谐 价值观念
【分类号】:K203
【正文快照】: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任何一种观念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要凭借一定的客观条件。先秦时期,齐国从周初立国,到最后被秦始皇所灭,历时800年之久,在此基础上产生的齐文化,既是时代变迁在思想领域的反映,又是推动时代变迁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阎长贵;;晏婴的和同观[J];管子学刊;1991年03期
2 邱文山;严光彬;;试论《管子》的“和合偕习”之治[J];管子学刊;2008年03期
3 邱文山;;春秋时期齐国的全方位改革[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盛险峰;;论春秋时期鲁国的政治道路[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2 张卫东;略论孔子的军事思想[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陈睿;;春秋时期的媵嫁婚及其中的女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缪德彬;;《左传》乱伦现象探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5 于明;;法律规则、社会规范与转型社会中的司法——《叔向使诒子产书》的法理学解读[J];北大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6 陈煜;;论管仲的人格精神与政治智慧[J];北方论丛;2010年03期
7 韩益民;;“郑伯克段于鄢”地理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王和;;《左传》中后人附益的各种成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王向辉;王海彬;;大禹与传统文化模式研究的现代转换[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欧阳雪梅,胡志平;《左传》编年体结构的叙事优势及其影响[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陶兴华;;西周厉、宣之际的“共和”与“共和行政”[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吴凡明;;先秦儒法忠孝观比较研究[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陈长峰;;莒国刀币汇考[A];西部金融·钱币研究2010年增刊总第四期[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4 宫芳;先秦齐国的国家管理思想与实践[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崔存明;荀子与儒家六艺经典化[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姚晓娟;周代家臣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张燕;《周礼》所见王室起居职官专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孙赫;论春秋战国时期秦国人才引进[D];吉林大学;2011年
9 张华;《洪范》与先秦思想[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庄庭兰;中日墨学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铁丽;先秦时期黄河水患述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师璐露;《国语》语言艺术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铭;先秦儒道游观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晓伟;《左传》外交文化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5 张晓;郑国法家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宝翠;《春秋左传正义》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钱礼宁;春秋晋楚争霸时期楚国邦交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郭强;成周、王城之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魏园园;《左传》中楚国令尹形象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董霞;春秋时期晋国民族策略探析[D];吉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民;二十世纪齐文化研究回瞻(上)——前八十年(1900—1979)研究述评[J];管子学刊;2000年03期
2 徐北文;齐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齐文化与齐长城》序言[J];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3 范跃进;历史文化研究走向大众是弘扬传统文化的必然[J];管子学刊;2004年04期
4 宣兆琦;论自然环境对齐文化的影响[J];淄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5 邱文山;试论齐文化的流变[J];管子学刊;2003年02期
6 刘示范;;第六届齐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学术观点综述[J];管子学刊;2005年04期
7 刘蔚华;;齐文化笔谈[J];管子学刊;1990年01期
8 战化军;多角度 深层次 新开拓——读《齐文化论稿》[J];东岳论丛;1996年04期
9 ;齐文化专家——战化军教授[J];管子学刊;2006年01期
10 乐山 ,吕世忠;中国孙子与齐文化学术讨论会暨山东古国史研究会第五届年会纪要[J];文史哲;199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启澄;;中国人应对困难的宝贵历史经验——坚持“中”与“和”[A];2006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张增香;;从中西文化成因对比看中朝现代化起步的尴尬[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3 _5俊峰;;油锅捞钱与三七分水:古代汾河流域化解水争端的传统方式[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山旅;齐故都临淄张扬齐文化[N];华东旅游报;2004年
2 王克奇;汉代经学和齐鲁文化[N];光明日报;2003年
3 楼宇烈;国学百年争论的实质[N];光明日报;2007年
4 ;南孔:一个值得寻味的文化符号[N];光明日报;2006年
5 高翔;清官论[N];光明日报;2001年
6 西北大学秦文明研究院教授 孙皓晖;中国文明跨越的历史经验[N];文汇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秀宏;科举制度与唐宋士阶层[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白华;儒家礼学价值观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姚原野;先秦时期齐文化的发展[D];安徽大学;2007年
2 刘若杨;先秦诸子视野中的齐鲁文化[D];山东艺术学院;2012年
3 杨念田;略论司马迁的经济观[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1203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120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