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明清时期淮河流域水灾与城市变迁

发布时间:2017-10-31 03:10

  本文关键词:明清时期淮河流域水灾与城市变迁


  更多相关文章: 淮河流域 水灾 城市变迁


【摘要】: 淮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田畴肥沃,适宜种植五谷,且淮河的支流众多,水量十分充沛,经过历代王朝的不断修筑,淮河两岸陂塘星罗棋布,淮河在南宋之前基本上是有利无害的。然而南宋年间的黄河决溢南徙夺淮,彻底打乱了淮河水系的安宁,令淮河流域的豫东地区、皖北地区、苏北地区和鲁西南地区成了洪水经常泛滥的地区,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也为以后淮河流域中下游环境的变迁埋下了隐患。自然灾害作为人与自然矛盾的一种紧张与冲突状态,存在于各种社会形态和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它反映着人与自然的矛盾即人地关系。作者通过对黄河夺淮水灾发生的时间、地点、空间范围、程度,对地貌、城市的影响等资料的整理,分析水灾发生的区域性特征,针对典型城市的剖析,进而探讨其中的人地关系。最终,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水灾发生的规律性,并简单探讨当今我们建设规划必须采取的正确应对措施。
【关键词】:淮河流域 水灾 城市变迁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248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5
  • 1 明清时期的黄河夺淮概况15-21
  • 1.1 黄河夺淮的过程15-19
  • 1.2 黄河夺淮的空间范围19-21
  • 2 明清时期淮河流域被水城市之分析21-42
  • 2.1 城市被水的年际分布状况的规律性分析21-31
  • 2.1.1 水灾发生频率高,且具有持续性28-29
  • 2.1.2 夏秋季节水灾频发29-30
  • 2.1.3 存在区域差异性30-31
  • 2.2 被水城市类型分析31-37
  • 2.2.1 迁址重建31-34
  • 2.2.2 撤消建置或降低级别34-36
  • 2.2.3 原址修葺或原址重建的城市36-37
  • 2.3 对典型城市的分析37-42
  • 2.3.1 徐州37-38
  • 2.3.2 泗州38-39
  • 2.3.3 五河39-40
  • 2.3.4 宿迁40
  • 2.3.5 高邮州40-42
  • 3 淮河流域水灾对城市的影响42-47
  • 3.1 城址选择原则为择高而居42-43
  • 3.2 城市微观地形的改变43-44
  • 3.3 对城市空间布局的影响44-47
  • 余论47-48
  • 参考文献48-51
  • 附表51-79
  • 附表一 明清黄河决溢情况统计表51-62
  • 附表二 南宋至清代淮河流域水灾年表62-79
  • 个人简历79-80
  • 后记80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正哲;明清怀远县城的时空特征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2 甘海根;明代江西的水灾及应对机制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205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1205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5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