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论秦法家政治中的儒家因素

发布时间:2017-11-01 19:07

  本文关键词:论秦法家政治中的儒家因素


  更多相关文章: 儒家 法家 整合 秦汉 政治文化模式


【摘要】:从秦孝公时期商鞅变法,确立了法家思想在秦政治实践中的统治地位,到秦始皇“事皆决于法”、“焚书坑儒”,秦政和秦制被机械的贴上了“法家”、“霸道”的标签,由此大多数人认为儒家思想在商鞅变法后,便从秦的政治舞台中退出了。可是,先秦儒家思想的社会影响巨大,汉代更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秦的发展过程中应该也不会彻底禁儒。本文以先秦儒家和法家的发展脉络为基本线索,总结两家学派的核心学术内容,通过对稷下学宫时期儒法交融、荀子隆礼重法思想和《吕氏春秋》整合儒法等问题的深入分析,,梳理儒家和法家相互碰撞、交融的脉络,运用文献分析和个案分析的方法,以商鞅、韩非、李斯等法家代表人物的思想体系和秦王朝具体政治实践为核心切入点,结合《睡虎地云梦秦简》中有关秦律和为吏之道的内容,全面整合研究,总结出秦法家政治中涌动着儒家思想潜流。另外,秦历史中这种儒法融合的政治实践,对汉代政治文化模式的形成影响巨大,经过汉初陆贾、贾谊等人对儒法思想融合的进一步探索,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推动儒法整合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最终构建了“礼法并用、德刑兼备、王霸结合”的政治文化模式,影响了以后整个中国封建社会。
【关键词】:儒家 法家 整合 秦汉 政治文化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渤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233;B22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12
  • 一 先秦时期儒家与法家的发展脉络12-19
  • (一) 儒学的产生与主要内容12-14
  • (二) 法家的源流与核心思想14-16
  • (三) 先秦儒家与法家的碰撞和交融16-19
  • 二 秦法家代表人物的儒家思想因素19-25
  • (一) 商鞅法家思想中的儒家思想因素19-21
  • (二) 韩非法家思想中的儒家思想因素21-23
  • (三) 李斯法家思想中的儒家思想因素23-25
  • 三 儒家思想在秦法家政治中的实践25-30
  • (一) 秦律中的儒家伦理观念和等级思想25-26
  • (二) 秦朝吏治实践中的儒家思想26-27
  • (三) 秦儒生参与议论朝政27-28
  • (四) 秦朝刻石中的儒家治国安民思想28-30
  • 结语30-32
  • 参考文献32-33
  • 致谢33-3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34-3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凡洪;;先秦儒法两家功利思想的异同[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2 葛伟敏;;孔子“礼”的思想主张与法家、墨家思想主张的比较[J];学周刊;2011年02期

3 孔毅;;商鞅“更礼”论[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杜怡梅;;法家的人性论[J];经济视角(下);2011年08期

5 藏明;;论邹衍思想中的儒、道成分[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李兵;;李铎 战火硝烟中走来的书法大家[J];中华儿女;2011年15期

7 景凯旋;;近代中国为何落后于世界[J];同舟共进;2011年07期

8 吴桐祯;;“不入流”与“三教九流”的“流”[J];语文建设;2011年Z1期

9 管峰;;浅论儒法思想对企业文化的启示[J];当代矿工;2011年09期

10 张远山;;以“王”僭“帝”的秦汉秘史(上)[J];书屋;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伟斯;;浅论儒法传统文化思想对现代公共管理理念的补充[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燕美善;;关于管子与法家同异的历史初探[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0年年会暨全国第五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0年

3 张绍良;贺芳丽;;管仲的法治思想及其现实意义[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0年年会暨全国第五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0年

4 单纯;;论“新理学”体系中的法哲学思想[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七辑)[C];2010年

5 吴凡明;;先秦儒法忠孝观比较研究[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黄钊;罗萍;;从《管子》一书看齐法家的政治观与道德观[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0年年会暨全国第五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0年

7 景蜀慧;;魏晋重实之风浅议[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8 张显清;;试论明太祖“以教化为本”的治国思想与实践[A];明史研究第7辑——谢国桢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专辑[C];2001年

9 郑雪滢;;试论法治文化的社会意义[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10 周怀宇;朱华;;论《管子》与《商君书》法治思想的异同[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军;历史上儒法治国思想的相同点[N];江苏经济报;2010年

2 汪洋;历史上儒法治国思想的差异[N];江苏经济报;2010年

3 徐鹤喃;儒法传统与执法理念[N];检察日报;2002年

4 张琪;浅谈古代儒法道哲学对创建和谐社会的一点有益启示[N];莱芜日报;2007年

5 中国政法大学司法理念与司法制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崔永东;预防犯罪思想之儒法差异[N];检察日报;2011年

6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易中天;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世界[N];经济观察报;2009年

7 风石堰;另类视野中的东周历史[N];中华读书报;2006年

8 郭吉军;先秦时期儒法经济伦理观略论[N];光明日报;2004年

9 记者 蔡琦 杨秀娟 杨茜 章亚钧;送上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N];嘉兴日报;2009年

10 赵晓耕;关注传统法律的精神意蕴[N];人民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星;先秦儒法源流述论[D];西北大学;2001年

2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瑞雪;秩序与人:先秦儒家法思想新论[D];西北大学;2006年

4 张林祥;《商君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陈健松;先秦德治法治关系论[D];黑龙江大学;2010年

6 丁秀菊;先秦儒家修辞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陈冬;先秦儒法思想继承改造考[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任海涛;中国古代政治法思想萌芽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9 黄文草;韩非子的法治思想对越南传统社会的政治思想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王瑞山;中国传统社会治安思想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涛;论秦法家政治中的儒家因素[D];渤海大学;2012年

2 方园;西汉法家思想的演变[D];南京大学;2012年

3 寇纪元;从儒法论争到儒法融合:我国儒家法传统的形成及现代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4 韩晓梅;战国法家创新思想与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娜;先秦法家社会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颖杰;论汉初儒法并举的法律原则[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7 卜涛;从人性论看先秦儒法两家的法思想[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冰逆;从汉、唐审判实践看儒法之争[D];复旦大学;2008年

9 胡小洁;先秦儒、法两家传播思想的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0 马仁山;论中国“法治”思想的历史沿革[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1281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1281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4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