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惠栋的《春秋》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1 20:05

  本文关键词:惠栋的《春秋》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惠栋 《春秋》学 训诂


【摘要】:惠栋本着尊汉求古、实事求是的治经宗旨,以校字通经为基本方法,以尚礼为治经取向。惠栋的治经取向与研究方法,在方向上确定了清代《春秋》学尊汉征实之风气;在方法上确定了校字通经之法则;在训诂体式上促进了新疏的产生。惠栋的《春秋》学研究亦存在不少缺失,然而,瑕不掩瑜,其在清代《春秋》学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惠栋 《春秋》学 训诂
【基金】:江苏省博士后重点资助项目:惠栋训诂研究。编号:0902098C
【分类号】:K206
【正文快照】: 惠栋(1697-1758),字定宇,一字松崖,江苏吴县人。他为清代经学研究的宗师,乾嘉考据学的奠基人,吴派的领导人。惠氏一家四世治经学,其曾祖父惠有声、祖父惠周惕、父亲惠士奇均致力于《春秋》学研究。惠栋在《左传补注·自序》中称:“栋曾祖父j8凈先生幼通《左氏春秋》,至髦不衰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旭红;;北宋《春秋》学中的史学思想[J];天府新论;2010年01期

2 孙旭红;;宋代理学与《春秋》学[J];北方论丛;2010年01期

3 文廷海;谭锐;;东汉《春秋》学的传授及其特点略论[J];求索;2010年03期

4 孙旭红;;程颐《春秋》学的理学诠释——兼谈宋代《春秋》学的理学化趋势[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方艳霞;;论洪亮吉对杜注字词的匡正(一)[J];语文学刊;2010年05期

6 于国丽;;江藩学术思想探析[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郑朝晖;;易学史研究与符号遮蔽——从惠栋研究误区出发[J];周易研究;2010年03期

8 方艳霞;;论《春秋左传诂》的不足(一)[J];语文学刊;2010年13期

9 梁韦弦;;关于易学的历法本质问题[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10 文廷海;谭锐;;四川历代《春秋》学略论[J];中华文化论坛;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郑朝晖;;论惠栋易学中采用的“逻辑化”方法[A];首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暨第九届全国易学与科学学会研讨会、第十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李勇;;方苞《春秋》学二题[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素卿;;惠栋《毛诗古义》与清代《诗经》学[A];第六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记者 熊珠琴;会展中心可容1500人同时就餐[N];泰州日报;2010年

2 李勇;从王渔洋的《手镜》看其为官之道[N];中国文物报;2009年

3 湖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所 雷平;清代湖北“学者无闻”原因探论[N];光明日报;2009年

4 张颖;经学史研究新篇章[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昆笛;胡安国《春秋》学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2 李建军;宋代《春秋》学与宋型文化[D];四川大学;2007年

3 陈修亮;乾嘉易学三大家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4 郑朝晖;述者微言—惠栋易学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袁宝君;民国春秋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飞;魏晋《春秋》学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3 刘丽华;杜预《春秋经传集解》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艳平;唐代编年体史书考论[D];吉林大学;2005年

5 杜志国;《焦氏易林》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6 张尚英;刘敞《春秋》学术论[D];四川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1282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1282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9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