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农耕与游牧社会交往的历史脉络
本文关键词:中国古代农耕与游牧社会交往的历史脉络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历史发展 秦统一中国 互动交往 地方区域 林丹汗 沙钵略可汗 东突厥汗国 蒙古帝国 呼韩邪 西突厥汗国
【摘要】:正在古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中原农耕社会与北方游牧社会是并存于华夏境域的社会形态,两者的南北"逐鹿中原"与"兄弟阋于墙"的争雄,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了中国历史上统一与割据的变迁进程。从宏观上考察,自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秦统一中国(中原)以来,在华夏与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上,大的南北"逐鹿中原"、博弈天下的互动交往有"四波":一中原秦汉与北方匈奴的博弈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
【关键词】: 中国历史发展;秦统一中国;互动交往;地方区域;林丹汗;沙钵略可汗;东突厥汗国;蒙古帝国;呼韩邪;西突厥汗国;
【分类号】:K207
【正文快照】: 在古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中原农耕社会与北方游牧社会是并存于华夏境域的社会形态,两者的南北“逐鹿中原”与“兄弟阋于墙”的争雄,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了中国历史上统一与割据的变迁进程。从宏观上考察,自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秦统一中国(中原)以来,在华夏与中华民族发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昌五;中国历史发展体系的新构想[J];历史研究;2000年02期
2 张谷亮;百年回眸: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50件大事(三)[J];学习导报;2000年03期
3 张璨;;中国历史发展的逻辑性选择[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3年02期
4 田志松;;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J];历史研究;1975年01期
5 李桂海;;地理环境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J];贵州社会科学;1987年06期
6 张艳国;东方地理环境与中国历史发展[J];社会科学辑刊;1989年04期
7 何兹全;;中国历史发展的道路和特点[J];北京图书馆馆刊;1992年02期
8 戴逸;十八世纪中国的成就、局限与时代特征[J];清史研究;1993年01期
9 ;百年回眸: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50件大事(七)[J];学习导报;2000年07期
10 邵玉元;渠章才;;科学认识计划经济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J];学理论;2012年3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杰;赵伯乐;;论中国历史发展模式与民族思维的规律[A];民族文化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邱文元;;中国历史发展的连续性与当代构建和谐社会的路径选择[A];山东省哲学学会“改革开放三十年哲学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李思频;;用发展的眼光认识社会主义[A];纪念邓小平(上卷)——北京市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邵雍;;冯玉祥与秘密会社[A];近代中国(第十三辑)[C];2003年
5 朱荣元;;老干部也要学懂用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A];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七)[C];2005年
6 郑志廷;;试论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A];近现代史与国情问题研究[C];1991年
7 李以学;王善友;;甲午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A];历史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C];1995年
8 梁柱;;毛泽东: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奠基者[A];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上)[C];2006年
9 范忠程;;抗日战争与湖南社会的演进[A];“20世纪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变迁”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97年
10 张长阳;司春燕;;论毛泽东领导的社会主义改造[A];新中国60年研究文集(2)[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大学中专工作部部长、北京市学生联合会秘书长 胡九龙;压力是青年成长的动力[N];北京商报;2009年
2 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教授 苑丽梅;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N];齐齐哈尔日报;2011年
3 路建平;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90年的基本经验[N];湖南日报;2011年
4 宁夏党校写作组 执笔 王大力 王琼;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N];宁夏日报;2009年
5 青海师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N];青海日报;2008年
6 记者 张鑫;白阿莹会见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客人[N];陕西日报;2012年
7 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 李文海;中华民族从沉沦到全面振兴的百年信史[N];人民日报;2010年
8 汉沽国税局 单后春;历史的选择 人民的选择[N];滨海时报;2011年
9 后勤学院教授 曲跃厚;引领未来共创美好的伟大理想[N];解放军报;2011年
10 ;所谓“还原”,不能偏离历史大方向[N];解放日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于海飞;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依据及轨迹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302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130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