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唐代中后期诸镇幕府中的校书郎

发布时间:2017-12-14 20:18

  本文关键词:唐代中后期诸镇幕府中的校书郎


  更多相关文章: 校书郎 幕府 幕职 试衔 迁转


【摘要】:校书郎是唐代中央基层文官,其地位几近清要,为士人释褐、起家之良选。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唐代官制发生变化,幕府辟署制度逐渐成熟,幕僚队伍不断扩充。在这种历史背景下,部分校书郎开始从中央基层文官系统中脱离,并逐步走向幕府僚佐序列,幕府中的校书郎成为幕府僚佐的组成部分。 本文主要考察这些进入藩镇幕府中的校书郎的基本情况。文章主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校书郎入幕从事的规律及其原因。第二、校书郎入幕后的署职问题。第三、幕府校书郎的迁转途径。本文认为安史之乱以后,由于受到朝廷政策导向的影响,校书郎入幕从事成为普遍现象。加之藩镇幕府条件优越,幕主礼贤下士,校书郎为了把握自己命运,走向光明仕途,遂权且入幕,俟机入朝。 幕府系统中的校书郎有其特殊性,幕府校书郎同时拥有朝衔与幕职,校书郎作为一种官职名称在幕府系统中充当“试衔”之用。这种特殊性也催生了幕府校书郎迁转的两面性,即包括“试衔”的迁转与幕职的改易两大部分。幕府中校书郎作为试衔存在,表明唐代中后期幕府系统中的任职体制仍是唐代官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幕府辟署制度虽自主性较强,但仍未游离于正常迁转序列之外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42.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志茗;;晚清幕府制度之演进[J];文史知识;2009年01期

2 郭润涛;中国幕府制度的特征、形态和变迁[J];中国史研究;1997年01期

3 吴夏平;唐校书郎考述[J];贵州文史丛刊;2005年01期

4 苗英楠;;幕府制度的历史演变[J];科技促进发展;2007年05期

5 申及甫;凭史实探薛涛身世[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6 刘悦斌;晚清幕府制度论略[J];河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7 徐明德;中国幕府制度的渊源、特征与嬗变[J];贵州文史丛刊;1997年06期

8 庞梦周;谈白居易的《长恨歌》[J];语文学刊;1989年02期

9 方建春,曹凤琴;春秋战国时期幕府制度的起源[J];固原师专学报;2004年04期

10 朱德慈;薛涛“校书”衔考[J];运城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陶敏;;王维五题[A];中国王维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燕;李鸿章和他的幕府[N];学习时报;2003年

2 游上;薛涛为何被称为校书[N];成都日报;2008年

3 唱春莲;薛涛及《薛涛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4 特约记者 韩毓海;从“明治维新”到“昭和维新”重看日本[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5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 吴怀祺;绍兴师爷与幕学[N];中国文化报;2007年

6 闵泽平;韩愈 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N];鞍山日报 ;2008年

7 游上;动荡岁月中的成都不了情[N];成都日报;2008年

8 黄志辉;自古南天第一人 九龄风度耀千秋[N];韶关日报;2008年

9 林丽明;但愿遗憾少一点[N];福建日报;2004年

10 吕长生;四家法帖中的颜、柳、白书帖(下)[N];中国文物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鲍永军;汪辉祖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陆胤;近代学术的体制内进路[D];北京大学;2011年

3 黎文丽;唐代校书郎与文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志茗;晚清幕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董劭伟;唐代吏部尚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张立胜;县令·幕僚·学者·遗老[D];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

7 付兴林;白居易散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赵林涛;卢纶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9 李秀华;《淮南子》许高二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孔德明;汉赋的生产与消费[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文洋;唐代中后期诸镇幕府中的校书郎[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张国清;后唐幕府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3 吴德明;吴、南唐文职幕府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4 李慧;浅论晚清时期的袁世凯幕府[D];暨南大学;2006年

5 李建国;曾国藩幕府的历史特色与作用[D];吉林大学;2006年

6 沙虹;清代师爷与小说[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7 朱淑君;咸同士风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8 贺叶平;中晚唐干谒散文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杨向奎;唐代守选起始时间考[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10 郭育丰;朱庆余诗歌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892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2892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b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