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族延续性问题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5 11:23
本文关键词:士族延续性问题初步研究
【摘要】:士族是中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具有相对封闭性的特殊社会阶层,它既不同于先秦时的氏族贵族,也不同于宋以后的官宦世家。本文是对士族的一份研究。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章为第一部分。这一章用了较大的篇幅,对近百年来中国学界在士族问题上的学术积淀过程作了说明。 第二章为第二部分。这一章为本文的主体,提出“士族延续性”问题,我们把这个问题分成两个子问题,一是士族社会长期延续的问题,一是个体士族延续的问题,精力所限,眼下解决的主要是第二个子问题,运思的重心是探求其实现延续的条件。我们从“社会条件”与“自身条件”两方面探讨个体士族延续的条件。通过实证分析,认为当时的选官制度、封爵制度、教育制度构成了这种“社会条件”,德业、功业、学业构成了这种“自身条件”,以此初步建立了分析“个体士族延续”问题的框架,找到了影响个体士族延续的几个要素,这是本文的核心贡献。当时选官、封爵、教育制度优遇士族的特性,使士族依靠血统即可居于社会上流,这显示士族具有相当的贵族色彩;但实际上,士族的世代传袭,也有他们自身努力的作用,德业、功业、学业就是他们为维持门户所必须致力的,这规定了士族贵族化的限度,这是本文的一个重要推论。究竟“社会条件”与“自身条件”二者,哪一个在影响个体士族延续上起主导作用,我未来得及作实证分析,因此一时还不能妄下结论(从频繁的易代纠纷、激烈的政争这样的社会环境以及士族阶层内部一直存在升降浮沉的事实来看,我倾向于认为,“自身条件”在影响个体士族延续上占主导地位)。 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为第三部分,这三章分别梳理了著名士族河东卫氏、太原王氏、河东裴氏的家族世代传袭实况,为“个体士族延续”问题的研究,提供一些材料。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3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祝总斌;素族、庶族解[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
2 祝总斌;试论东晋后期高级士族之没落及桓玄代晋之性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3 胡宝国;魏西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4 韩f;中古社会史研究的数理统计与士族问题——评毛汉光先生《中国中古社会史论》[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5 韩f;南北朝隋唐士族向城市的迁徙与社会变迁[J];历史研究;2003年04期
6 仇鹿鸣;;“攀附先世”与“伪冒士籍”——以渤海高氏为中心的研究[J];历史研究;2008年02期
7 何怀宏;;世袭社会的另一种形态——对六朝士族社会的一个初步观察[J];史学月刊;2011年02期
8 唐长孺;门阀的形成及其衰落[J];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报;1959年08期
9 王晓毅;;曹魏九品中正制的历史真相[J];文史哲;2007年06期
10 许兆昌,侯旭东;阎步克著《乐师与史官》读后[J];中国史研究;2003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仇鹿鸣;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D];复旦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917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291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