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胡三省注称引史事年份、卷次辨误
本文关键词:《资治通鉴》胡三省注称引史事年份、卷次辨误
【摘要】:本文通过对《资治通鉴》胡三省注称引历史事件的年份、卷次等与《通鉴》上下文、《史记》、《汉书》作比对研究,指出《通鉴》胡注注释史事年份、卷次的若干讹误,并对胡注的相关文献学价值稍加探讨。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
【分类号】:K204.3
【正文快照】: 《资治通鉴》胡三省注中有大量提示历史事件年份及所在卷次的文字。这些文字往往起到了某种特殊的作用。众所周知,《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编年体史书的优点在于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比较容易了解史事发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但不足之处是,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邹建达;《资治通鉴》系年辨误一则[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武秀成;;《资治通鉴》误改《新唐书》辨析[J];文献;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牛继清;;清代扬州学者对《旧唐书》的整理研究[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 王玉来;;隋《杨叉墓志》释证[J];碑林集刊;2009年00期
3 张小锋;;汉简与《二十史朔闰表》所记互异月日对校[J];简牍学研究;2002年00期
4 孟宪实;略论唐前期河北地区的军事问题[J];中国史研究;2003年03期
5 高然;;十六国前燕疆域、政区考[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4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赵海丽;北朝墓志文献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刘洋;唐代宫廷乐器组合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3 高然;五燕史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俄琼卓玛;后秦史[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玉来;承续与更始:隋代统一进程中的地域集团与政治整合[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万明;《资治通鉴》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J];领导之友;2002年04期
2 李春如;以史为鉴——读《资治通鉴》杂记[J];支部建设;2003年09期
3 李树柯;毛泽东谈《资治通鉴》[J];福建党史月刊;2003年03期
4 邹建达;《资治通鉴》系年辨误一则[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王酉梅;;《资治通鉴》编修中的文献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7年01期
6 徐晓楚;;《资治通鉴》事迹志疑一则[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赵英秀;;毛泽东爱读《资治通鉴》[J];党史博采(纪实);2010年02期
8 王珂;;治大国如烹小鲜——读《资治通鉴》札记一则[J];古典文学知识;2011年06期
9 杨胜朋;;《资治通鉴》商榷三则[J];兰台世界;2011年29期
10 王曾瑜;关于编写《资治通鉴》的几个问题[J];文史哲;197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戴立轩;;《资治通鉴》中“管学”的资政作用[A];2014第九届全国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凡芝;司马光与《资治通鉴》[N];山西政协报;2006年
2 赵玲;《资治通鉴》古书之谜[N];人民法院报;2011年
3 叶雷;鉴《资治通鉴》 治企管之道[N];经济参考报;2011年
4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张国刚 采访整理 本报记者 陈菁霞;从《资治通鉴》看中国智慧和中国道路[N];中华读书报;2012年
5 董伟;从《资治通鉴》看官吏品性的偏失[N];学习时报;2008年
6 姜鹏 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以思想史的方式理解《资治通鉴》[N];文汇报;2013年
7 李树柯;毛泽东把《资治通鉴》读了十七遍[N];人民政协报;2002年
8 董伟;从《资治通鉴》看领导者不应有的品性[N];学习时报;2008年
9 ;情系旷世长卷 爱洒文化工程[N];大庆日报;2008年
10 李树森邋陈厚学;情系资治通鉴 爱洒文化工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卢庆辉;《资治通鉴》西晋部分史源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2 韩勇;司马光与《资治通鉴》[D];山东大学;2008年
3 周方高;论《资治通鉴》史论中司马光的治国思想[D];湘潭大学;2002年
4 王建花;论三国对峙背景下的侯景集团[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5 范文琼;重评诸葛亮的历史功过[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2923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292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