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漫议汉学与国学的交叉

发布时间:2018-01-11 23:19

  本文关键词:漫议汉学与国学的交叉 出处:《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文化 中国学者 汉学研究 国学研究 国际汉学 汉学家 普世价值 外国人 文化谱系 交叉


【摘要】:正汉学与国学,过去似乎泾渭分明,前者指外国人研究中国学问,后者指中国人研究中国自己的学问。在有些人看来,两者不仅互不关联,甚至互相排斥。例如有些国学研究者认为外国人受他们自己文化谱系的局限,根本不可能正确了解中国文化;况且过去的汉学家多半怀有侵略他国的殖民利益或掠夺文化财富的个人
[Abstract]:The former refers to the study of Chinese learning by foreigners, while the latter refers to the study of Chinese learning by the Chinese. In some people's view, the two are not only unrelated. Even mutually exclusive. For example, some Chinese scholars believe that foreigners can not understand Chinese culture correctly because of the limitation of their own cultural pedigree. Moreover, most Sinologists in the past harboured colonial interests of invading other countries or plundered cultural wealth.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K207.8
【正文快照】: 汉学与国学,过去似乎泾渭分明,前者指外国人研究中国学问,后者指中国人研究中国自己的学问。在有些人看来,两者不仅互不关联,甚至互相排斥。例如有些国学研究者认为外国人受他们自己文化谱系的局限,根本不可能正确了解中国文化;况且过去的汉学家多半怀有侵略他国的殖民利益或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海樱;;近十年来中国的西方汉学(中国学)研究[J];世界历史;2011年03期

2 张卫平;姚漓洁;王影翠;;隐蔽文化与中国的集体主义观念[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3 本刊专题部;KrPstof;杨建宏;革子;王杰;Olaf Kastner;杨剑坤;;追寻唐宋盛世的斑驳背影[J];文明;2011年09期

4 王丽耘;;大卫·霍克思汉学年谱简编[J];红楼梦学刊;2011年04期

5 苏敏;;菩萨是如何中国化的[J];寻根;2011年04期

6 彭石玉;柯昀含;;美国汉学研究的选择性[J];孝感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葛兆光;;借纸遁窥牖(一)[J];书城;2011年09期

8 林国平;;签谱在海外的传播和影响[J];海交史研究;2006年01期

9 孙大坤;王琦;;中国说服文化的文化外延的主要形态概述[J];青年文学家;2011年16期

10 昌切;;研究中国的一种学术取径——写在卜松山教授即将荣休之际[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葛志毅;;序:中国文化与士[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三辑)[C];2008年

2 于沛;;中欧文化交汇和当代中国的文化选择[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3 谢维扬;;传说、结构主义与历史——[美]S·艾兰:《世袭与传贤》读后[A];时代与思潮(5)——文化传统辨证[C];1991年

4 苏智良;;中国古代的鸦片与罂粟种植[A];第一届中国古代毒物学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樊书华;;鼐德方案与哈佛大学的汉学起源[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1999年卷[C];1999年

6 李长林;;欧洲文艺复兴文化在中国的传播[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7 樊星;;《史记》与当代文学[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秋冬卷[C];2004年

8 朱启銮;夏万年;;中国古都研究丛谈[A];中国古都研究(第五、六合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五、六届年会论文集[C];1987年

9 李岩松;;北京大学非学位留学项目组织形态创新实践初探——以“中国学”项目为例[A];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C];2008年

10 熊月之;;海德堡大学汉学研究所[A];近代中国(第九辑)[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陶斯咏;多元文化时代的“国学”与“汉学”[N];中国文化报;2007年

2 杨桂青;不要在中文里迷失[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慕毅飞;放下是基础,背起是包袱[N];中国教师报;2007年

4 赵亦冬;苏叔阳:一书在手读中国[N];工人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裴蕾;今天的杜诗不是唐朝原味[N];四川日报;2008年

6 记者 徐雪梅;汉学家开口都是孔子和庄子[N];北京日报;2007年

7 程念祺;万古江河万古心[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8 葛兆光;揣一张地图去古代中国旅行[N];文汇报;2006年

9 葛兆光;域外中国学资源的中断与接续[N];文汇报;2007年

10 虞云国;一个中国通的处女游[N];东方早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自慧;礼文化的人文精神与价值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2 杨永军;先秦文化传播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3 张兵;《洪范》诠释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慧清;德克·卜德研究三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宋姣;从传教士到“两个世界的使者”[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3 孙涛;在文化交流中提升中国文化竞争力[D];山东大学;2009年

4 陈琳琳;日本“京都学派”形成的文化地理空间和学术交流空间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5 高慧;怀履光及其汉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上官儒烨;对弗朗索瓦—于连的汉学研究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7 徐小玲;论杨联朸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杨鹤澜;美国汉学家安乐哲的儒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梦s,

本文编号:14116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4116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8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