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古史传说与华夏共同体的文化建构

发布时间:2018-01-19 13:30

  本文关键词: 古史传说 共同体 专名 时空意识 文化建构 出处:《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近年开展起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中,围绕黄帝、炎帝、大禹、尧、舜等古史人物的文化活动重新得到公众的认同和政府的承认,这启示我们重新认识并重视古史叙事的文化意义。通过梳理古史传说中用叙事所创立的部分专名,把它们看做传承群体的时间意识和空间意识的标志和共同体的认同对象,以此理解华夏共同体在起始时期的文化建构。共同体是一个空间概念,但是它必须有自己的时间内涵和时间纵深。共同体的时间深度造就民众的历史感,这同样是文明程度的一种标志。传说时代对于一个共同体的文化价值是无可替代的。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movement around Huangdi, Yan emperor, Dayu, Yao, Shun and other ancient historical figures' cultural activities have been re-recognized by the public and the government. This enlightens us to re-understand an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ancient history narration, by combing some of the proper names created by narration in ancient history legends. They are regarded as the symbols of inheriting the group's consciousness of time and space and the object of identity of the community, so as to understand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the Chinese community in the initial period. The community is a concept of space. But it must have its own time connotation and depth of time. It is also a sign of civilization. The cultural value of the Legend Age to a community is irreplaceable.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分类号】:K203
【正文快照】: 自2000年以来,中国配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一方面积极申报联合国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另一方面在国内建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动员各地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在这个过程中,媒体和公众都注意到一个突出的现象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彭邦本;禹族西兴东渐及其在黄河中下游的活动初探[J];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戎;关于民族研究的几个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马戎;论中国的民族社会学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3 马戎;;“差序格局”——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中国人行为的解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 常书红;清代北京的旗、民一体化进程——兼论北京满汉文化的交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彭措泽仁;试论用经济方略治理青海藏区[J];中国藏学;2003年04期

6 陈艳飞;关于“中华民族”的语境含义研究[J];东疆学刊;2005年02期

7 方修琦,葛全胜,郑景云;环境演变对中华文明影响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古地理学报;2004年01期

8 林家有;再论孙中山的大中华思想[J];广东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9 龚永辉;关于民族识别的阐释问题——与北京一些同行的对话[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10 李远龙;广西防城港市的族群认同(下)[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巴斯蒂;;辛亥革命与20世纪中国的民族国家[A];辛亥革命与20世纪的中国——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德科;先秦儒道一统思想述论稿[D];西北大学;2001年

2 德全英;民族区域自治权[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同利军;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军事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吴怀连;边缘性:中国社会结构性质分析,以重庆·合川市为例[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杨宇振;中国西南地域建筑文化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6 田广林;中国北方西辽河地区的文明起源[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赵心愚;纳西族与藏族历史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8 齐柏平;鄂西土家族丧葬仪式音乐的文化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3年

9 石元蒙;明清朝贡体制的两种实践(1840年前)[D];暨南大学;2004年

10 林钧昌;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民族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颖;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的形成与发展对中国民族教育的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叶茜;桂林文化底蕴的审美人类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钱钰;论地区文化对翻译风格的影响[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4 姚力;裕固族帐房戴头婚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胡卫;论费孝通的系统思想[D];湖南大学;2002年

6 李靖;论民俗对基础教育教学活动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马莉;广西汉族传统文化与当代民族发展[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8 戚剑玲;小传统场域中东西文明的汇聚[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王燕群;论中华民族和合精神与祖国统一[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10 钱明才;加拿大双语教育及其对我国英语教育的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剩勇;东南地区:夏文化的萌生与崛起——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主要文化圈的比较研究探寻夏文化[J];东南文化;1991年01期

2 李绍明;从石崇拜看禹羌关系[J];四川文物;1998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林祥庚;黄帝传说辨析[N];光明日报;2003年

2 文利;战国楚竹书第二批文献引起学者关注[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3 清华大学 李学勤;女娲传说与其在文化史上的意义[N];中国文物报;2004年

4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 李学勤;舜庙遗址与尧舜传说[N];光明日报;2005年

5 段宝林 赵山理;蚩尤考[N];山西日报;2004年

6 陈隆文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河洛文明的地理基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本文编号:14443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4443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6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