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南北文化差异对隋代政治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2-27 18:00

  本文关键词: 差异 文化 政治 出处:《山西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本文拟从南北文化差异的角度探讨文化对隋代政治的影响。 长期的分裂使南北社会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文化上的差异也在情理之中,但如何对待这种差异,不仅涉及到文化,也涉及到政治。因为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其对政治必然会产生重大的影响。隋初政治上的南进与文化上的北传是隋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端,也是其背景。出身于关陇集团的文帝奉行“关中本位”的政策,这不仅表现在文化上推行文化专制主义,强制向江南社会灌输官方意识形态,引起了江南社会的剧烈动荡,也表现在政治上尽用关陇集团人物。同样出身于关陇集团而酷爱江南文化的炀帝则逐渐抛弃了“关中本位”的政策,实现了文化、政治上的双重江南化,这引发了一系列的后果。在文化上,他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积极推动江南文化的北传,在政治上过分倚重江南集团,则引发了统治集团内部不可调和的矛盾和斗争。 而这一切皆可归因于南北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对隋的政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决定了文帝在江南的政策,也决定了炀帝的命运,对隋的灭亡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culture on the politics of the Sui Dynas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The long period of division has set the North-South society on different paths of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are also reasonable. But how to treat such differences involves not only culture, but also politics, because culture is an ideology. Never isolated, it will inevitably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politics. The southward advance in politics and the northward transmission of culture in the early Sui Dynasty were the beginning of a series of major historical events in the Sui Dynasty. From the Guanlong Group, Emperor Wen pursued a policy of "Guanzhong standard", which was not only manifested in the cultural practice of cultural autocracy, but also in the forced instillation of official ideology in the society of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Yangtze River, which caused violent turbulence in the society of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Yangtze River. Yang-ti, who also came from the Guanlong Group and loves Jiangnan culture, gradually abandoned the policy of "Guanzhong standard" and realized the cultural and political doubl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This led to a series of consequences. Culturally, he followed the trend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ctively promoted the northward spread of Jiangnan culture, and relied too heavily on Jiangnan Group in politics, which led to irreconcilable contradictions and struggles within the ruling group. All this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and this difference has a huge impact on the politics of Sui Dynasty, which determines the policy of Emperor Wen in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also determines the fate of Yang Di, and has an inestimable impact on the demise of Sui Dynasty.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2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卫心;隋帝西巡[J];青海民族研究;1992年02期

2 袁刚;炀帝和隋代乐坛[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3 朱平安;隋炀帝评传(下)[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2年03期

4 常黎仁;灯下读史札记──读《资治通鉴》有感数则[J];成人高教学刊;1994年03期

5 赵荣辉;试论中国宦官的供应来源[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4年Z1期

6 管彦波;论隋炀帝对边疆地区的开拓与经略[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7 谢玲玲;;活着的“炀帝”不称“炀帝”[J];咬文嚼字;2007年02期

8 刘心铭;隋炀帝、唐太宗征高丽论略[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9 韩隆福;隋炀帝时科技上的成就[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10 沈世培;隋朝对高丽政策的演变[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乔长阜;;“贵理国其若梦,几华胥之故乡”——李白政治理想新探[A];中国李白研究(2000年集)[C];2000年

2 赵淼;;传统、现代与“中国问题”[A];贵阳市经济社会文化大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C];2010年

3 杨爱民;;继承和弘扬孔子的敬业精神[A];孔学研究(第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海峡两岸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4 吴根友;;中国民主政治理想的历史、现实与未来——以近代西方制度变迁史为参照系[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李旭;;和谐中的自由——从《中庸》和《乐记》引发的政治哲学思考[A];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周孚政;;“大学”之辩[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7 曹建国;;李白怀谢g诗别探[A];中国李白研究(2000年集)[C];2000年

8 吴河清;;命运与性格的对话方式——李白诗中的牢骚[A];中国李白研究(2005年集)——中国李白研究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粟尚正;;从“治天下”到“比天大”——邓小平政治伦理思想探析[A];伟人智慧 强国丰碑——纪念邓小平百年诞辰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沈洁;;革命与颠覆旧秩序:激进民族主义氛围中的反迷信叙事[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任春;把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理想变成各级政府官员的实践[N];中国改革报;2005年

2 本报评论员;江苏人民的政治理想和现实要求[N];新华日报;2004年

3 记者 章建华 陈乔炎;称难以实现人民期待,尼泊尔总理宣布辞职[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4 水利部离退休老干部局党委;提高党员理论素养 坚定政治理想信念[N];中国水利报;2001年

5 熊芳亮 (作者单位:国家民委政法司);“治”与和谐[N];中国民族报;2007年

6 南方日报评论员;全省两会见证政通人和[N];南方日报;2010年

7 高进良 吕乃华;认真抓好青年干部思想政治教育[N];衡水日报;2006年

8 廖奔;寻找心中的红星[N];人民日报;2007年

9 特约采访 马庆;自由式民主:矛盾的理想[N];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梁忠民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政治实践: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新视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景云;政治与多元善观念[D];吉林大学;2010年

2 李建国;隋代文学研究[D];武汉大学;2006年

3 王中原;王阳明政治伦理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武黎嵩;春秋z@梁}揚匙酆涎芯縖D];南京大学;2011年

5 李磊;东汉魏晋南北朝士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朱承;超越心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罗良功;艺术与政治的互动:论兰斯顿·休斯的诗歌[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胡锐军;理想的诉求与没落[D];吉林大学;2005年

9 张桂琴;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宋洪兵;韩非子政治思想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建宙;南北文化差异对隋代政治的影响[D];山西大学;2012年

2 张敏;“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D];兰州大学;2012年

3 李婷婷;明初政治与文人心态及文学演变[D];西南大学;2011年

4 丰瑞;论先秦儒墨两家的政治人才观[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杨远方;中国传统士人政治品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6 刘俊丽;典型政治:政治典型人物的塑造[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金洁;宋代泰山的政治文化功能[D];山东大学;2011年

8 李静;赵lㄒ帐踅逃枷胫械恼瓮纺訹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9 花佳艺;文革美术符号在当代艺术中的转换性运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王溪;儒家政治思想的实践困境[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437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5437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7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