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源文化的现代解读——读《中国礼文化》
本文关键词: 礼文化 现代解读 源文化 “礼” 专制主义 中国文化 传统文化 郭嵩焘 古礼 《周礼》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3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 20世纪80年代,开始探讨和宣传“加强法制”的时候,流行过一种观点:中国传统制度文化的特点是“人治”、依赖“德治”,西方的或日现代的社会重视的则是“法治”。这种观点,可以追溯到晚清一些最早走进西方世界的人物。近代第一位驻欧使臣郭嵩焘在《伦敦与巴黎日记》中就说过:“圣人之治民以德,德有盛衰,天下随之以治乱,”“西洋治民以法,法者,人已兼治者也,故推其法以绳之诸国,其责望常迫,其法日修,”所以中国“将有穷于自立之势矣”。黄遵宪《日本国志》也说:“中国士夫好谈古治……盖所重在道德,遂以刑法为卑卑无足道也。而泰西论者,专重刑法,谓民智日开,各思保其权利,则讼狱
[Abstract]:In 1980s, when we began to discuss and promote "strengthening the rule of law," There has been a popular view that Chinese traditional institutional culture is characterized by "rule of man", relying on "rule of virtue", and that the western or modern society attaches importance to the "rule of law". It can be traced back to some of the earliest figures in the Western world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Guo Songtao, the first envoy to Europe in modern times, said in the Diary of London and Paris: "the saints govern the people with virtue, and with the rise and fall of morality, the world governs chaos." "the West governs the people by law." The Dharma, who have been ruled by both men and women, have been pushed to the rule of law by all the countries, and their responsibilities are often expected to be enforced. "so China will have the tendency to be self-reliant". Huang Zunxian also said, "Chinese Shifu are good at talking about ancient rule, and the emphasis of the Chinese is on morality. Therefore, the criminal law is inferior to no foot. But the Taixi theorists, who emphasize the criminal law, say that the people are wise to open up, each thinking of protecting its rights, then the prison of litigation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分类号】:K2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晁楣;评选会外的议论[J];美术;1989年09期
2 郭沂;从文化生成机制看中国文化的形成与演变[J];哲学研究;1989年04期
3 李栋柱;浅谈孔子的“流动人格”[J];齐鲁学刊;1989年04期
4 靳之林;向民间学习[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1990年02期
5 王清淮;范垂娴;;汉代楚风索源[J];大连大学学报;1991年02期
6 ;《外国语》1992年1—6期总目录[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2年06期
7 高树帜;中华礼文化的由来及其精华[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8 张应斌;周代祭礼哲学与复古情结[J];江汉论坛;1993年05期
9 罗家湘;;《左传》中关于礼文化的再强化[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5期
10 龚维英;;先得我心[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建立基础平台 实行柔性分层教学模式的探讨[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朱宇峰;;运用“准历史现象法”组织物理教学初探[A];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张张钰;;论英汉互译中文化特色与文化障碍的异化处理[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克;;塑造城市精神,发展社会主义礼文化[A];百年伟人光百代——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论文集[C];2004年
5 邹昌林;;一个迷的揭示——儒学对于中国古代宗教理性化的作用和意义[A];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卷二)[C];2004年
6 杨慧林;;早期教会大学的两种授课语言及其价值归宿[A];“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杨子怡;;《诗经》中“人”的解读——《诗经》哲学人类学思考[A];第三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8 曹贞华;;固守与绵延——影响朝鲜族传统文化保护的诸因素[A];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邱文元;;中国历史发展的连续性与当代构建和谐社会的路径选择[A];山东省哲学学会“改革开放三十年哲学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周何;;如何让旧有的礼文化发挥现代的社会功能[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志平;景观设计寻求理性回归[N];中国建设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李有存;实现跨越式发展 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3 何学林;珠海你该如何定位[N];市场报;2001年
4 山东绿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谭如胜;名牌战略促企业国际化[N];中国化工报;2002年
5 韦歆;精神文明谱新篇[N];新疆日报(汉);2002年
6 姚意克;婚庆市场喜迎消费黄金季[N];国际商报;2003年
7 晓虹;《一双绣花鞋》拍摄电视剧[N];人民日报;2003年
8 深圳商报记者 王f ;《一双绣花鞋》重庆悬疑[N];深圳商报;2003年
9 ;这厢有礼了[N];浙江日报;2003年
10 风来;少女怕割礼集体大逃亡[N];北京科技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国安;先秦乐政与乐教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2 白华;儒家礼学价值观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3 张自慧;礼文化的人文精神与价值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4 武宇嫦;礼与俗的演绎[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眉;礼文化和汉语言系统[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贺蓉;中国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模式探索[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敬丰;文化负载词与词组研究及其翻译[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4 陈希红;魏晋士人重情风尚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5 田瑾;中美交际的文化语境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6 李量;冰火铸诗魂[D];山西大学;2004年
7 孟庆玲;大学英语课堂的文化导入[D];郑州大学;2003年
8 缪爱红;《左传》用《诗》与春秋时期思维的理性化[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盖中武;明太祖礼治思想探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10 唐水桥;论孔子伦理思想中的“仁”及其现实意义[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443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544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