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民族关系研究
本文选题:魏晋南北朝 + 西域 ; 参考:《新疆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摘要】: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原形势动荡不安,中原王朝对西域的控制大不如前,在这种背景下,西域各民族政权、外来民族势力以及中原各政权掀起了争夺西域控制权的狂潮。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相继进入西域。导致西域民族关系发生了迅速的变化,为西域及周边以后的民族构成与发展奠定了基调,亦对当时及随后西域地区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交流有强烈的影响。西域地区是我国少有的多民族多宗教多种文化并存的地区,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的民族关系对于研究古代西域地区的民族构成、风俗习惯以及文化现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历史的观察和研读,力图从宏观角度研究这一时期的西域民族关系,尽量运用所掌握的资源,对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民族史做一贯的研究,并不单独描述一个历史事件或一个势力的兴衰,试图从较长时间段内查找出西域历史发展的一些特点及其原因。对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民族的发展、融合和消亡进行一些调查,着力分析这个时期西域地区民族间关系的发展以及其所带来的影响,并对其形成背景和后果以及其历史意义做一些探求。
[Abstract]:In the period of Wei , Jin and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 the ethnic relations between the western regions of Wei and Jin Dynasties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reasons for the development , integration and extinction of the western region in the Western Regions were studied .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2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下)[J];青少年书法;2011年15期
2 高宏;;魏晋南北朝时期乡村户口管理考略[J];农业考古;2011年04期
3 李建廷;;魏晋南北朝碑刻疑难字例释[J];中国文字研究;2010年00期
4 陈泓伶;;魏晋南北朝道教绘画的美学思想研究[J];青春岁月;2011年18期
5 任素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名士归隐[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2期
6 韦琦辉;;魏晋南北朝“干”研究述评[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7 王煜;;西王母地域之“西移”及相关问题讨论[J];西域研究;2011年03期
8 侯荣荣;;平头奴考[J];古典文献研究;2005年00期
9 李子芯;;魏晋南北朝美学的“内向化”对诗歌的影响[J];宜春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10 马晓红;;魏晋南北朝时期复辞的审美特点[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广瑞;;试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冀州地区的人口流动[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2 彭安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苏北开发及其影响[A];汉唐社会经济与海盐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文娟;;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史研究回顾与展望[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梁伟;史玉明;谢智刚;王艳丽;;不同时期汉语散文的字同现网络之研究[A];第五届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集[C];2009年
5 李传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谣言和谣言控制——魏晋南北朝社会史研究的一个新视野[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杨鲁安;;内蒙古新出西域钱探微[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四辑)[C];2003年
7 朱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等级婚姻极其社会影响[A];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年会暨江南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晋文;;简论魏晋南北朝时期重农政策的继承与发展[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张俊飞;;婚姻所见魏晋南北朝时期之胡化现象[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竹云;;论张骞“凿空”在历史上的贡献[A];中国长城博物馆暨中国长城学会优秀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海中医药大学文献研究所 金芷君 丁洁韵;香熏的鼎盛时代[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2 张绪山;《后汉书·西域传》记载的一段希腊神话[N];光明日报;2006年
3 记者 吴继峰;“周口书画台湾行”活动今日在台湾开幕[N];周口日报;2009年
4 安作璋;山东地方史研究的新硕果[N];联合日报;2009年
5 刘广瑞;试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冀州地区的人口流动(一)[N];衡水日报;2011年
6 本报驻京记者 李扬;汤一介 自由是一种创造力[N];文汇报;2009年
7 刘玉峰;唐代的施政经验(下)[N];学习时报;2011年
8 新疆库尔勒市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文管所 刘辉;乌垒城断想[N];中国文物报;2007年
9 范子烨;高车、高车人与高车人的歌[N];中华读书报;2010年
10 齐迎红 云冈石窟研究院;探索南北朝女子发式[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柏青;魏晋南北朝养生学术思想研究及其养生术应用辑要[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张焕君;魏晋南北朝丧服制度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3 陈金生;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中的质子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4 刘永强;两汉时期的西域及其经济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海滨;唐诗与西域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马晓乐;魏晋南北朝庄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张悦;从《三国志》、《洛阳伽蓝记》、《水经注》看魏晋南北朝汉语双音合成词的发展及演变[D];山东大学;2006年
8 汪军;魏晋南北朝的艺术批评[D];东南大学;2005年
9 金霞;两汉魏晋南北朝祥瑞灾异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小花;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对科学的影响[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成栋;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民族关系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2 杜晶晶;中国与罗马[D];山西大学;2010年
3 曲凤东;儒学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教育[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微;论魏晋南北朝时期观音信仰的特征及其影响[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5 亓文香;从《世说新语》《搜神记》等看魏晋南北朝物量表示法[D];山东大学;2005年
6 周淑萍;论魏晋南北朝咏物诗[D];山东大学;2006年
7 吴捚萍;魏晋南北朝时期生态美学智慧初探[D];河南大学;2008年
8 张立军;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艺范畴—“自然”[D];辽宁大学;2009年
9 沈晓梅;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宋洁;魏晋南北朝法律的儒家化[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854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885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