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自在实体形成和发展若干问题
本文选题:中华民族 + 自在实体 ; 参考:《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摘要】:中华民族自在实体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有其特定生存空间,并基本呈由中原这一中心向四周扩散的趋势,形成了远近有别的“天下体系”,在强调天下一统、华夷一家的同时,也有夷夏之辨。在宗法社会中个人及社会分层同样也存在远近有别的差序格局。这是中华民族自在实体长期存在的内在原因。
[Abstract]:The Chinese nation has experienced several thousand years of evolution in the entity , has its own specific survival space , and basically assumes the trend of spreading from the center of Central Plains to the four sides , and forms far and close other " world system " . It also has the differentiation of Yi Xia . In the patriarchal society , the individual and the social stratification also have different order patterns . This is the internal cause of the long - term existence of the Chinese nation from the entity .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
【分类号】:K2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吕昭义,李志农,吴彦勤;中国国家现代化历程与中华民族的觉醒[J];思想战线;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国宝;藏文化的特点及其所蕴涵的中华母文化的共性[J];中国藏学;2002年03期
2 苗威;华夷观的嬗变对朝鲜王朝吸收中国文化的影响[J];东疆学刊;2002年03期
3 陈建新;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征[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陈晓毅;;城市外来少数民族文化适应的社会意义——以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员工为例[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 黄家信;改土归流对壮族社会的影响[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雷虹霁;考古学文化与中华民族起源的若干问题[J];贵州民族研究;2002年01期
7 蒋立松;略论西南民族关系的三重结构[J];贵州民族研究;2005年03期
8 姜又春;;从联邦制设想到民族区域自治——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之路[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赵健君;贾东海;;民族关系定义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6年04期
10 牟钟鉴;孔子的文化观及其现代意义[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黄兴涛;;“中华民族”观念萌生 与形成的历史考察——兼论辛亥革命与中华民族认同之关系[A];辛亥革命与20世纪的中国——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桂翔;文化交往规律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2 徐国宝;《格萨尔》与中华文化的多维向心结构[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王小彬;中国共产党西藏政策的历史考察[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4 王铁志;德昂族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5 赵德光;现代化进程中云南石林阿诗玛文化的转型与重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6 毛丹武;现代性中的阶级和民族[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7 谭志满;文化变迁与语言传承[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8 王鸣明;布依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9 高翠莲;清末民国时期中华民族自觉进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10 李贽;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睿;滇西北藏传佛教影响下的藏族民居装饰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2 陈南雁;论新时期我国制定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D];新疆大学;2003年
3 张佐良;乾隆朝社会动乱及政府对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陈研;中华民族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动力[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5 杨卫明;五四时期工读互助团的教育探索简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6 陈月明丹;多元文化教育视野下的校本课程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慧;村落视野中的民族教育嬗变与区域文化适应[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8 周琼;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边疆民族政策[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9 丁娥;牙人故事[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10 孙颖贤;赫哲族的族际通婚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玉希,白彩霞;论中华民族文化的统一性与多元性[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90年03期
2 陈连开;;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北方文物;1990年04期
3 秦殿才;论中华民族的统一性与多源性[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91年04期
4 陈连开;关于中华民族起源的几点思考[J];广西民族研究;1991年03期
5 陈连开;;中华民族解[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年05期
6 陈昆满;王晓清;;中华民族的源典精神与人文传统——关于炎黄文化的一点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1992年07期
7 陈连开;;研究中华民族结构的核心理论——试评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J];前线;1992年04期
8 朱瑞熙;评《北方移民与南宋社会变迁》[J];历史研究;1995年02期
9 赵奇;体验生活——写在《农民》创作后[J];美术;1995年08期
10 老张;《中华民族研究初探》已出版发行[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居中;王象坤;孔昭宸;;要重视黄淮地区新石器时代稻粟混作农业与环境演变关系的研究[A];The Influence of Agriculture Origin on Formation of Chinese Civilization--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强化对中华民族的高度认同[N];新疆日报(汉);2004年
2 许琨;来宾积淀文化底蕴书写城市名片[N];广西日报;2006年
3 记者 杨静 实习生 商慧来;第二届红山文化国际高峰论坛隆重开幕[N];赤峰日报;2007年
4 李静;海峡两岸将研讨民族文化[N];中国文化报;2007年
5 王蓬;白鹿原与陈忠实[N];各界导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龚丹韵;公祭复苏,现代化征程中的价值寻根?[N];解放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朴淑瑜 唐婷;卢大儒:潜心科研,热心科普[N];科技日报;2007年
8 宋华龙;中华人文始祖伏羲的历史意义与价值[N];科学时报;2007年
9 乔梁;考古发掘应当追求“效益”[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10 段佳;我国人类遗传资源研究取得新进展[N];大众科技报;2008年
,本文编号:18873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887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