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岁考制度及其社会流动功能
本文选题:岁考 + 生员 ; 参考:《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1期
【摘要】:作为生员考核的新形式,明代天顺年间确立的岁考制度,依托完善的运行机制,对生员群体的社会流动产生了重要影响。与科举考试一样,岁考亦成为了明代社会流动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岁考影响生员社会流动的广度在某种意义上甚至超过了科举,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同时,岁考还作为科举的补充,部分消解了由科举极低的录取率所带来的社会负面心态,在彼时相对固化的社会阶层结构中,为生员阶层注入了些许活力。
[Abstract]:As a new form of student examination, the year examination system established in Tianshun period of Ming Dynasty, relying on the perfect operation mechanism, has had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social mobility of the student group. Like imperial examination, year-old examination also became an important part of social mobility mechanism in Ming Dynasty. The breadth of social mobility affected by the year-old examination is even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in a sense, and it is quite universal. At the same time, as a complement to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it partly dispels the negative social mentality brought by the extremely low acceptance rate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and infuses some vitality into the social stratum structure of the relative solidification at that time.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基金】: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明代科考配额体系研究”(13CZS018)
【分类号】:K2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吴恩荣;;科考、遗才与大收:明代乡试资格考试述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2 段江丽;;通俗小说中的童生试、岁考与科考——以《醒世姻缘传》等为中心[J];明清小说研究;2011年03期
3 宗韵;吴宣德;;科举与社会分层之相互关系——以明代为中心的考察[J];人文杂志;2007年06期
4 吴宣德;明代地方教育建设与进士的地理分布[J];教育学报;2005年01期
5 吴建华;科举制下进土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流动[J];苏州大学学报;1994年01期
6 赵子富;明代的学校及其考试制度[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星;;明代汝宁府进士总数考辨及影响因素[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2 郭文安;;明代岁考制度及其社会流动功能[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1期
3 安娜;;明代科举士子时文阅读初探[J];古代文明;2017年01期
4 胡德华;屈湘南;谢凯;任晓磊;;明代江南书香门第的信息行为研究[J];图书馆;2016年10期
5 高波;;明代扬州进士分布浅析[J];同行;2016年09期
6 王昕;;《聊斋志异》研究三百年——以方法论的线索与转向为中心[J];文学遗产;2015年06期
7 刘希伟;;明代流动人口异地科举考试政策探论[J];教育与考试;2015年04期
8 郭培贵;;二十世纪以来的明代学校与科举研究[J];明史研究论丛;2014年02期
9 赵轶峰;;身份与权利:明代社会层级性结构探析[J];求是学刊;2014年05期
10 陈友乔;李建忠;;明代惠州府进士初探[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9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克勇;;《型世言》本事补考[J];中国文化研究;2010年04期
2 郭培贵;;关于明代科举研究中几个流行观点的商榷[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段江丽;;《醒世姻缘传》成书年代再考证——与夏薇博士商榷[J];明清小说研究;2007年03期
4 纪莺莺;;明清科举制的社会整合功能 以社会流动为视角[J];社会;2006年06期
5 沈登苗;;也谈明代前期科举社会的流动率——对何炳棣研究结论的思考[J];社会科学论坛;2006年09期
6 田培栋;明代人口变动的考察[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5期
7 吴建华;科举制下进土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流动[J];苏州大学学报;1994年01期
8 孙立平;;论科举制对传统中国社会结构及其演变之影响[J];学习与探索;1992年04期
9 B.A.埃尔曼 ,卫灵;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的政治、社会与文化更新[J];国外社会科学;1992年08期
10 赵子富;明代的学校及其考试制度[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云唐;章鸿钊[J];中国地质;1985年08期
2 何爱群;“酒好不怕巷子深”的来历[J];人民论坛;1997年07期
3 叶倾城;李国芳;;马不停蹄地错过[J];青春男女生(妙语);2007年08期
4 黄衍伯;《项脊轩志》作于十八岁考[J];社会科学辑刊;1982年01期
5 张香玉;;借我一双慧眼吧[J];当代职校生;2008年Z2期
6 程章灿;;说“鬼木”——“鬼话连篇”之七[J];文史知识;2009年07期
7 ;“私家子”黑名单[J];三月风;2007年04期
8 杜鹏;;“十大品牌女性“杨佳:父爱助我凿穿黑暗[J];恋爱婚姻家庭(纪实);2012年02期
9 俊其;马月起;;三世夫妻缘[J];民间传奇故事(A卷);2002年08期
10 吕峥;;中国第一公民梁启超[J];决策与信息;2011年02期
,本文编号:19174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917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