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杆、拳头和近代中国的暴力想象——读罗威廉《腥风血雨:一个中国县份七个世纪以来的暴力》
本文选题:罗威廉 + 暴力 ; 参考:《史林》2011年01期
【摘要】:本文通过对罗威廉《腥风血雨:一个中国县份七个世纪以来的暴力》一书的解读,介绍了当今欧美学界对中国文化以及历史中暴力因素的研究状况,并详细描述了该书的内容以及结构框架。罗威廉的研究集中在麻城地方社会长时段的历史变迁,从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以及历史书写与历史记忆等多个角度分析中国历史中的暴力存在。反观今天大陆学术界"贬斥暴力"或"告别革命"的倾向,我们不得不思考,"贬斥暴力"或"告别革命",不等于不去研究"暴力"和"革命"。罗威廉教授这一研究,将有助于我们观察暴力在地方社会的生成及演化,并进而思考近代中国精英文化和民众文化关于暴力的认知和想象。
[Abstract]: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William Rowling's book "Blood: violence in a Chinese county for seven centuri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of the violent factors in Chinese culture and history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e content and structure of the book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long historical changes of local society in Maicheng, and analyzes the existence of violence in Chinese history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elite culture, popular culture, historical writing and historical memory. On the contrary, the tendency of the mainland academic circles to "repudiate violence" or "say goodbye to revolution" today, we have to think, "repudiation of violence" or "farewell to revolution" does not mean not studying "violence" and "revolution". Professor Rowling's research will help us to observe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violence in local society and then to think about the cognition and imagination of modern Chinese elite culture and popular culture about violence.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历史系;
【分类号】:K20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秀芬;;中国工农红军成军的探索[J];长白学刊;2008年06期
2 龚春英;朱云平;;论国家政治保卫局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司法机关中的地位[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7年01期
3 杨会清;;苏区的反“围剿”战争与人民战争思想的形成[J];创新;2009年07期
4 董汉河;;彭德怀对“西路军陷于孤立”的清醒认识和建议——兼论彭德怀为打通国际路线的努力[J];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5 冯亚光;;论红四方面军一部奉中革军委命令西渡黄河——以九军渡河与三十一军东返为视角[J];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6 李发红;;改革开放以来西路军问题研究回顾[J];河西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蔡新职;吴祝平;刘开国;;红安籍开国将军在土地革命时期的群体特征[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刘宗灵;;身体史与近代中国研究——兼评黄金麟的身体史论著[J];史学月刊;2009年03期
9 周忠瑜;;共产国际前后指示相悖:西路军失败原因之一[J];探索与争鸣;2009年01期
10 赵晓光;;徐向前国防教育思想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马福生;;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领导机构沿革概述[A];政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中国政党与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昊;革命的地方性:中共领导的广东土地革命研究(1927-1934)[D];上海大学;2010年
2 衡朝阳;中共党史研究的新文献与新视域(1978-2008)[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朱慧花;论大别山精神[D];信阳师范学院;2010年
2 张雷;强敌介入条件下我军官兵敢打必胜信心培育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3 王制军;大别山区红色历史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颐武;;中国崛起的文化内涵[J];科学中国人;2010年01期
2 王一川;;主流文化与中式主流大片[J];电影艺术;2010年01期
3 万壮;;谈中国当代艺术与大众的距离[J];美术大观;2010年01期
4 于丹;;谁动了我们的思想——从韩国的“讨厌门”事件反思大众传媒[J];世界文化;2010年02期
5 张永广;;从专业到职业:近代中国基督教教育体系中的师资训练[J];云南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6 肖复兴;;肖复兴:电视剧不能像孵小鸡一样[J];纪实;2010年01期
7 卢晓云;;《建国大业》:主旋律叙事的突破与品牌化营销[J];电影文学;2010年04期
8 裴海燕;;追寻勒庞与大众文化危机的契合点[J];青年科学;2010年03期
9 马秀梅;;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对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建设的启示[J];青年科学;2010年03期
10 翁剑青;;公共艺术属于“大众文化”吗?——兼谈公共艺术与多元文化状态的关系[J];雕塑;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中锋;;论数字化时代中国的出版文化安全[A];中国编辑研究(2009)[C];2010年
2 殷作如;李建民;高焕民;郑晓东;王俭;刘连富;李敬梅;崔立成;闫秀生;范伟;吴冬雪;王世杰;高志强;刘双勇;贾德毅;苌建强;张卫红;郑丽红;;煤炭企业调度信息管理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方法[A];2009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集[C];2010年
3 白江艳;;浅谈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产生的原因及防护[A];玉溪市第四届精神科学术年会暨心身疾病综合治疗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赵晓梅;;精神科护士压力源分析及对策[A];玉溪市第四届精神科学术年会暨心身疾病综合治疗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忱;;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护理体会[A];玉溪市第四届精神科学术年会暨心身疾病综合治疗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张春生;;文化产业的深化:项目的选择与天津元素[A];民革组织为天津市“解难题、促转变、上水平”做贡献主题研讨会材料[C];2010年
7 李昕;;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看法[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8 唐丽;;抓住机遇 迈向未来——关于免费开放后博物馆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思考[A];湖南省博物馆学会2010年会暨博物馆免费开放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蒋凤贤;;浅论民间艺术生存现状[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10 陈晓环;王章旺;;现代美学与包装设计[A];第十三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林建法;文学批评的理论空间[N];人民日报;2011年
2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拫初;平静水面下的“激流”[N];深圳特区报;2011年
3 尹鸿;创新,从大众开始[N];人民日报;2011年
4 记者 张鸣岐 通讯员 何立强;天津榜上有名[N];天津日报;2011年
5 林建法;文学批评的理论空间[N];人民日报;2011年
6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拫初;平静水面下的“激流”[N];深圳特区报;2011年
7 记者 张鸣岐 通讯员 何立强;天津榜上有名[N];天津日报;2011年
8 尹鸿;创新,从大众开始[N];人民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李娜;李秀清:享受真言和发呆的心境[N];法制日报;2011年
10 中国传媒大学文艺系主任 关玲;平民化的网络春晚[N];光明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晓舟;近代中国艺术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苗青;盛宣怀与近代上海社会[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金兑炫;韩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黄崇超;从与文化、艺术关系的演进看中国文学理论建构[D];山东大学;2010年
5 朱海伍;李鸿章洋务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孙颖;走向文化批判的英国马克思主义批评[D];吉林大学;2010年
7 韩晶;晚清中国电报局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宏林;晚清地方外交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湘容;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民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廖志坤;中国近代政治转型的曲折反映[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苏凡;当代创意时装中装置手法的应用[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2 杨洋;90年代后文学性书籍插图中的流行因素解析[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3 马婷婷;电影对时尚的传播与制造[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4 李金正;商业步行街的消费—审美需求与文化建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王豪斌;民国时期的伊斯兰复兴运动[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奎;当代美育理论建构的现实背景和理论基础[D];西南大学;2010年
7 田小亮;宪政思想的发育与宪政的仿行[D];东华大学;2010年
8 蒋广峰;抗战时期大众文化的重要特征——悲壮美[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贾丽;关于涂鸦艺术对中国平面设计影响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10 邵文欢;现代寓言——摄影语言的“不确定性”[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19846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984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