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缘生态条件对中国文明的制约
本文选题:地缘环境 + 中国 ; 参考:《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摘要】:地缘生态先天性地规制了各种文明的模式 ,决定了古代中国的经济基础只能是自足式的小农耕作 ,并且进而造成血亲组织成为普遍组织形式的宗法社会 ;在政治上催生了君主专制和庞大的官僚体系 ,造成南北政治力量的失衡 ;在思想上重视人口生育 ,保守顺从 ,重实用轻思辩 ,培养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但也造成了盲目自大与内向闭锁心理
[Abstract]:The geographical ecology has congenitally regulated the models of various civilizations, which determined that the economic base of ancient China could only be self-sufficient farming of small farmers, and then resulted in a patriarchal society in which consanguineous organizations became the form of universal organization. Politically, it gave birth to autocratic monarchy and a huge bureaucracy, resulting in an imbalance of political forces between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In ideology, it attached importance to population fertility, conservatively obedient, laid stress on prac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cultivated a sense of national pride and patriotism. But it also causes blind arrogance and introverted atresia.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
【分类号】:K20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攸延春;;分期和叙述方式应该多样化[J];华夏地理;1987年02期
2 周德钧;合纵:中国古代地缘政治论[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3 姚晓瑞;论地缘环境对俄国海军发展的影响[J];人文地理;1999年02期
4 巩茗霏;中国崛起的周边地缘环境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07期
5 夏明菊;身份定位的拘泥与超越——试论新时期新疆散文主体人格形象的建构[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6 王晓文;闽文化的多元性及其地缘环境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7 孟晋;唐都长安休闲娱乐文化发展的背景考察[J];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梁凤莲;论当代岭南文学的创作特色[J];探求;2004年02期
9 陈橹;论地缘生态条件对中国文明的制约[J];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10 房广顺,孙琰;东北亚地缘环境下的区域合作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叔子;面对海洋之门[N];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张雪松;让金字招牌闪光[N];中国邮政报;2003年
3 记者 黄晓蕴 实习生 李庆丰 通讯员 梁轩祥;打造“两轴一带”商业格局[N];广州日报;2003年
4 ;SARS科学数据共享工程建设启动[N];科学时报;2003年
5 庞中英;全球分裂[N];南方周末;2003年
6 于建生;哈萨克斯坦积极应对油气新格局[N];中国石化报;2004年
7 马俊林 蔡常青 于连锐;东西部经济发展速度差异的成因对比[N];内蒙古日报(汉);2004年
8 记者 郝又满 李胜 通讯员 郑建波 黄志明;世界500强宝安引来18家[N];深圳商报;2004年
9 癸未;地域地理地缘 名人名牌名城[N];宜昌日报;2005年
10 高庆远;三“安”协作创平安[N];边防警察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梁凤莲;文学的文化见证[D];暨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俊亮;宗族势力对我国村民自治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迟殿堂;21世纪前期中国周边地缘战略重点初探[D];暨南大学;2004年
3 郝宁;德国新安全观探析[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4 陆宁;论7-10世纪党项崛起的地缘条件[D];河北大学;2005年
5 冯晖;阿富汗战争对中国西北地缘政治环境的影响[D];武汉大学;2005年
6 高江;俄罗斯外交政策的政治文化解读[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7 孙立梅;北宋陕西路缘边地带农业发展状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曾星;从日本的联合国外交看日美同盟的未来[D];吉林大学;2006年
9 王会花;夹缝中求新生[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10 石金明;冷战结束后的中蒙地缘关系[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969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996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