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法律与市场:乾嘉时期鄱阳湖区“曹杨讼案”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7 15:15

  本文选题:鄱阳湖 + 产权 ; 参考:《清史研究》2017年01期


【摘要】:上海交通大学收集的鄱阳湖区民间文书,记录了清代中期江西都昌县曹氏与鄱阳县杨氏之间的一桩官司。两姓就两县交界处三片湖面的产权,从乾隆四十一年(1776)一直争讼到嘉庆四年(1799),从鄱阳湖一路打官司到北京城。通过对相关58件文书的分析,结合其他材料,我们发现:虽然原告方曹姓将自己描绘为受害者,但实际上对争议湖产不具有充分的产权依据,是利用各种借口来侵占杨姓湖产。这个案例表明,清代民事司法具有积极保护民人产权的一面:正是官方对民人产权的保护,才迫使强势的曹家承认弱势的杨姓的产权。更重要的是,官方对这个纠纷的解决颇有创意:先根据证据判明是非,认定权益归属,然后引入市场机制,促使双方达成双赢的共识。这种法律与市场的双管齐下,比仅仅依法判定是非,更能抓住产权纠纷的根本。
[Abstract]:The folk documents collected by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recorded a lawsuit between Cao and Yang in Duchang County, Jiangxi Province in the middle of Qing Dynasty. Two surnames on the two counties at the junction of three lakes, from the Qianlong 41 years of 1776) has been litigating to Jiaqing four years of 1799, from Poyang Lake all the way to the city of Beijing.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58 related docu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we find that although the plaintiff's surname Cao describes himself as a victim, in fact, there is not sufficient property right basis for the disputed lake production, and all kinds of pretexts are used to occupy Yang's surname lake produce. This case shows that civil justice in the Qing Dynasty had a positive side of protecting the property rights of the people: it was the official protection of the property rights of the people that forced the powerful Cao family to recognize the property rights of the weak Yang surname. More importantly, the authorities are creative in resolving the dispute: first identifying right and wrong on the basis of evidence, ascertaining ownership of rights and interests, and then introducing a market mechanism to promote a win-win agreement between the two sides. This kind of law and the market's double-pronged approach can grasp the essence of property right dispute more than just judging right and wrong according to law.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
【分类号】:K249.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赘;;“农进渔退”:明清以来鄱阳湖区经济、生态与社会变迁的历史内涵[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2 刘荣喜;鄱阳湖区经济资源特点及其近代开发[J];九江师专学报;1990年03期

3 许怀林;;明清鄱阳湖区的圩堤围垦事业[J];农业考古;1990年01期

4 姜红仁;吴赘;;“农进渔退”:清末以来鄱阳湖区水旱灾情的历史考察[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5 董鸿彪;;文化的鄱阳湖[J];水利天地;2009年02期

6 罗会珊;花传国;;原生态龙舟文化符号和乡村旅游[J];农业考古;2010年06期

7 杨阳;;鄱阳湖因“魔鬼三角”而使其名更增大了魅雾[J];中国地名;2012年07期

8 宫正;俯瞰鄱阳湖[J];人与生物圈;2002年02期

9 吴赘;;“农进渔退”:20世纪下半叶鄱阳湖区水旱灾害[J];中国农史;2013年05期

10 揭萍;戴彩云;巫勇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安全环境建设的思考[J];农业考古;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方春明;曹文洪;毛继新;关见朝;;鄱阳湖对洪水的调节作用分析[A];中国水利学会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S2湖泊治理开发与保护[C];2013年

2 黄国勤;黄依南;;论鄱阳湖区生态文明建设[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3 王宏光;;从鄱阳湖区防洪的重要性谈综合治理[A];中国减灾与新世纪发展战略——首届“中国21世纪安全减灾与可持续发展战略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4 王保生;刘文英;卢冬梅;;鄱阳湖区风能资源及其利用前景[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5 梁洪生;;从“四林外”到大房:鄱阳湖区张氏谱系的建构及其“渔民化”结局——兼论民国地方史料的“有效性”及“短时段”分析问题[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6 祝必琴;辜晓青;;环鄱阳湖区1991-2005年植被变化动态分析[A];中国遥感应用协会2010年会暨区域遥感发展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谭国良;李国文;喻中文;陈家霖;;鄱阳湖动态水位—面积—容积关系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S2湖泊治理开发与保护[C];2013年

8 黄淑娥;殷剑敏;陈力;;鄱阳湖区血吸虫疫区及孳生环境遥感调查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9 游中琼;余启辉;徐照明;;鄱阳湖区综合治理规划[A];中国水利学会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S2湖泊治理开发与保护[C];2013年

10 魏立安;丁园;华河林;;环鄱阳湖村镇污水现状与污染防治对策建议[A];农村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伟成 刘小虎;鄱阳湖保护问题不少 专家学者“会诊”献策[N];中国绿色时报;2005年

2 通讯员 李庆明;鄱阳湖湿地资源保护面临困难[N];人民政协报;2002年

3 熊志强;鄱阳湖区湿地保护有待加强[N];中国环境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赵翔;如何才能让鄱阳湖永远是“一盆清水”?[N];工人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张雪;鄱阳湖:开发与保护牵手[N];江西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李建勋;鄱阳湖陷入禁渔怪圈[N];中国商报;2006年

7 李青;鄱阳湖喊渴:天灾还是人祸[N];法制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张粼粼;鄱阳湖在保护与发展间科学求解[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徐黎明;鄱阳湖湿地列为扬子鳄野外放养调查点[N];江西日报;2010年

10 刘小虎 文思标;鄱阳湖,怎一个旱字了得?[N];中国绿色时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缪泸君;鄱阳湖区獐的种群生存力分析、分布和生境选择[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陈寅暄;鄱阳湖滨湖区农村生态环境调查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5年

3 黄燕;鄱阳湖区枯水期和丰水期獐(Hydropotes inermis)的食性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6年

4 曾秀萍;鄱阳湖区农户农业生产行为及其对政策的响应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6年

5 孙晓徽;鄱阳湖区水文环境信息系统研究与实现[D];江西理工大学;2016年

6 戴璐;环鄱阳湖区城市化异速增长机制与情景模拟[D];南昌大学;2014年

7 占小光;建国后鄱阳湖区渔业与草洲纠纷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8 刘玲;环鄱阳湖区水环境胁迫下城市化格局空间分异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9 曾敏;鄱阳湖区耕化与生态环境变迁(1840-2010)[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海宾;鄱阳湖区洪灾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314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20314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d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