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步克著《乐师与史官》读后
本文选题:官阶制 + 品位分等 ; 参考:《中国史研究》2003年04期
【摘要】:正 过去的百年,中国史学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与发展,也面临看严峻的危机与挑战。其中最具根本性的挑战是如何能够在概括本国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出系统的解释。表面看来,19世纪末以来,中国史坛上,进化论、马克思主义以及年鉴学派、社会史、文化史、后现代史学等等各路理论,五光十色,此伏彼起。仔细分析,上述理论乃至研究所使用的许多基本概念都带有西方的胎记,几乎都是在西方历史文化背景下孕育出来的。仅凭这些理论究竟能否洞悉中国历史文化,不能没有疑问。①长期以来,多数中国学者或是在这些理论光芒的笼罩之下,直接利用它们来分析、解释中国的具体史实;或是埋首于似乎远离
[Abstract]:In the past hundred years, Chinese historiography has undergone tremendous changes and development, but also faces severe crisis and challenges. One of the most fundamental challenges is how to refine a systematic explanation based on a summary of the country's historical experience. On the surface, the theories of evolution, Marxism and yearbook, social history, cultural history, postmodern historiography and so on in Chinese history circle have been full of colors since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After careful analysis, many of the basic concepts used in the above theories and even in the research institute are carried with the birthmarks of the West, almost all of which are conceiv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western history and culture. Whether or not these theories can discern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can not be doubted. For a long time, most Chinese scholars or under the light of these theories directly use them to analyze and explain the specific historical facts of China; Or buried in what seems to be far away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历史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分类号】:K20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刘后滨;从奏案到奏抄——汉唐间奏事文书形态的演进与行政审批制度的变迁[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赵万祥;肖丹;;论孔子师德观[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王启才;略论奏议文体的特点和功能[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年01期
4 侯旭东;;中国古代人“名”的使用及其意义——尊卑、统属与责任[J];历史研究;2005年05期
5 张信;论《论语》的主要作者[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6 冒志祥;;论中国古代官文书汇编的方法和目的[J];兰台世界;2006年14期
7 周长山;是惟主监察,还是兼及行政——对西汉刺史制度的新认识[J];史学集刊;2005年04期
8 解毅飞,成永山,丰宝成;孔子的体育思想与实践[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5年S1期
9 万光军,高腾云;孔子与政事派弟子[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蔡万进;尹湾汉墓简牍论考[D];郑州大学;2001年
2 张朝富;汉末魏晋文人群落与文学变迁之走向[D];扬州大学;2005年
3 马泓波;《宋会要辑稿·刑法》整理与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彭砺志;尺牍书法:从形制到艺术[D];吉林大学;2006年
5 曲爱香;孔孟荀的天人观及其生态伦理[D];浙江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徐玲;孔子道德教育思想探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朱广亮;汉简所见西北戌卒戌吏文化学习活动[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明旭;孔子“为政”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4 张冬冬;简牍书署制度与书法史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乐师再创世界纪录[J];北方音乐;1990年01期
2 杨文平;嵩明县道教音乐初探[J];民族艺术研究;1992年03期
3 沈端民;唐代著名乐师李龟年[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4 宋芳松 ,金成俊;从音乐史学角度探渤海国音乐——以日本六国史为中心[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3年03期
5 孙自谟;海顿与交响乐[J];世界文化;1994年04期
6 爱德华·密尔尼柴克,梁全炳;戴米斯老板做的一笔大交易[J];当代外国文学;1994年03期
7 阎步克;乐师与“儒”之文化起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5期
8 李润中,,吴太邦;辽宁盘锦文昌宫道教器乐调查报告[J];中国音乐学;1995年01期
9 孙晓晖;先秦盲人乐官制度考[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10 陈大琦;扬剧乐师中的两位奇人[J];艺术百家;199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尹振环;;我国最早的听德、听术、听制[A];周秦社会与文化研究——纪念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别必亮;从生活的视角看《论语》[N];重庆日报;2000年
2 单三娅;泰拉松谈《卡门》[N];光明日报;2000年
3 本报驻墨西哥记者 张金江;马里亚热[N];人民日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崔士鑫 新华社记者 丁宝忠;“中国文化真神奇!”[N];人民日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吴绮敏;中老友谊的里程碑[N];人民日报;2000年
6 童臣贤;听纳西古乐[N];人民日报;2000年
7 李道凡;阿炳与《二泉映月》[N];安徽日报;2001年
8 申铃;聂耳的“洋老师”[N];人民政协报;2001年
9 冷柏;纳西古乐[N];中国电力报;2002年
10 程东文;从“泰坦尼克号”说起[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陆栋梁;桂东北灌阳县上乡丧葬音乐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柳明;周代礼乐文化与《诗经·大雅》颂美诗[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3 丁建平;先唐师旷故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311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2031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