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科举制度史上对考试作弊的防范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18-06-17 18:25

  本文选题:科举制度 + 考试作弊 ; 参考:《兰台世界》2014年04期


【摘要】:本文以科举制度史上防范考试作弊问题为研究对象,阐述了隋唐以来历代制定的防范科举考试作弊的主要举措,其许多做法至今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Abstract]:Taking the history of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main measures to prevent cheating in examinations made by successive dynasties since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many of which are still worthy of our study and reference.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分类号】:K207;D69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张利;;宋代科举考试防弊措施[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张跃先;杨增洪;马爱兵;;科举考试中的防弊措施及其启示[J];长治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冯会明,刘佩芝;试论宋代对科考舞弊的防范[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4 王炳照;周慧梅;;北宋的科举制度改革及其历史启示[J];教育与考试;2007年04期

5 王培宇;;科举制度史上的作弊防范及其当代启示[J];教育与考试;2010年01期

6 周宝砚;;宋代科举考试防弊举措及其启示[J];世纪桥;2012年17期

7 毛丽萍;;千年科举制度的公平性及其现代思考[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卢艳;陈恩伦;;论宋代科举制对高校扩招的启示[J];教育与考试;2011年03期

2 姚硕;;论两宋科举取士中的舞弊手段[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惠;科举制度的兴衰及其对我国高考改革的启示[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雪君;古代科举回避制度[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方慧;宋代福建科举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4 孙慧东;宋代锁院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5 邓扬繁;宋代江西科举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6 易波;作弊与防弊博弈中科举考试功能的异化[D];湖南大学;2011年

7 张凯乐;宋代殿试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杨齐福;科举考试之现代观照[J];湖北招生考试;2005年08期

2 王天平;北宋时期惩戒科举舞弊的法规措施及借鉴[J];煤炭高等教育;1998年04期

3 田澍;科举的利弊及清朝废除科举的教训[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王守法;古代考试制度及给我们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05年11期

5 黄进华;;古代科场黑幕多[J];政府法制;2006年2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考试作弊问题的调查与对策[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2 羊木;;当作弊在阳光下舞蹈[J];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20期

3 金薇;;四大“名捕”与四大“名补”[J];新青年;1997年03期

4 禾子;;宋代反考试作弊的措施[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5 严可泉;中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心理的分析与对策[J];教育评论;1997年02期

6 张鸣;;如厕与作弊[J];半月选读;2008年18期

7 葛云杰;中学生考试作弊心理浅析[J];教育探索;1997年06期

8 解飞厚;考试诚信的教育学思考[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9 河边;;漫谈科举考试作弊[J];中国考试;2006年09期

10 张帅;;校园百态[J];晚报文萃(B);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宁;辛涛;;答案抄袭和个人拟和方法对考试作弊检测效果比较研究[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刘惠恕;;借鉴古代科举制度对于当前政治体制改革具有现实意义[A];新四军研究(第二辑)[C];2010年

3 孟凯;;从科举制度到公务员考试看中国的官本位思想[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4 曾凡炎;;梁启超对科举制度的反思[A];戊戌维新运动与贵州——纪念戊戌维新运动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9年

5 周孚政;;对明朝科举制的重新认识[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6 黄明光;;古代科举制度下社会自学的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7 王熹;;明代朝野对科举制度的评论[A];明史研究第7辑——谢国桢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专辑[C];2001年

8 曹莉萍;吴继霞;;考试作弊内隐态度的实验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吴迪;;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分析及对策[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10 陈志云;;科举制度与两宋赣文化[A];江西省抚州市社科联论文集(2002-2003)教育文化类[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范绪锋;北师大治理考试作弊有新意[N];中国教育报;2004年

2 记者 孙军;青岛科大给学生洗刷“污点”机会[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赵婀娜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 戴家干 郝悦 周琳;让考试作弊者无路可遁[N];人民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王晖 实习生 张宁宁;“考试作弊是十分丢脸的事情”[N];河南日报;2005年

5 子晨;考试作弊被开除 学生咋讨说法[N];西部法制报;2005年

6 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沈国桢;摆脱急功近利思想 诚实应对考试[N];光明日报;2005年

7 萧坊;考试法不是处罚法[N];光明日报;2005年

8 内蒙古民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蒋极峰;用法律利剑斩断教育考试作弊[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记者 李江涛;北大约法八章 严惩考试作弊[N];中国教育报;2002年

10 林定忠 齐林泉;严堵利用现代通讯工具考试作弊[N];中国教育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宜;国有商业银行风险防范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0年

2 董满章;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防范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3 俞钢;唐代文言小说与科举制度[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4 邓建国;科举制度的伦理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常巍;开放经济下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的积累、冲击和防范[D];苏州大学;2005年

6 黄明光;明代科举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高福顺;辽朝科举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王燕;供应链违约风险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9 彭红卫;唐代律赋的演进及其特征考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陈文;科举在越南的移植与本土化[D];暨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满水平;基于我国上市公司并购动因分析的并购财务风险防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谭秋霞;一人公司风险防范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伏云辉;我国防范外来物种入侵的环境风险评价制度构建[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4 管清华;一人公司风险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5 李志;虚拟物流企业运作的风险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6 刘子辉;论国际恐怖主义成因及其防范[D];吉林大学;2008年

7 原华英;上市公司财务欺诈之动因及防范[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8 董有国;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9 唐亮;从重庆市三甲医院看危机管理在医疗纠纷防范中的应用[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10 刘健;国际技术合作法律风险防范[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320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20320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7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