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书写与文本建构:唐代尚书令演变的内在理路
本文选题:唐代 + 尚书令 ; 参考:《江西社会科学》2017年04期
【摘要】:唐代尚书令因唐太宗曾居其位,所产生的避讳说传统在后世史籍中得以延续。高宗朝制废尚书令,似乎成为尚书令运行的内部转捩。而郭子仪因太宗故,三次辞让尚书令的故事,又进一步加固了避讳说。不过透过审视唐太宗即位前的曾任职务,臣子仅避尚书令而不避其他职务,所谓的避讳说难以立足。况且景龙年间韦巨源曾任尚书令的史实,修正了相关史籍载录的疏失,推翻了避太宗讳的旧例。延至唐末,藩帅不断追逐受封尚书令,也构建了蕴藏在职官背后的权力纷争。通过对相关史书记载的甄辨,从涉及尚书令的关联人物出发,我们在文本抽绎的过程中得以检讨传统尚书令悬疑的真正意涵,也得以解读权力图式与文本建构间的微妙变奏。
[Abstract]:In Tang Dynasty , Emperor Taizong lived in his position , and the taboo said that the tradition was continued in the history of later generations .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黑水城出土汉文占卜文书整理与研究”(14CTQ038)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社会转型视野下的唐宋房屋税研究”(2014BLS005) 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优秀成果培育项目(A—0132—16—002033)
【分类号】:K2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西坤;;论唐代尚书令废置的真实历程——史籍关联记载的再考察[J];唐史论丛;2009年00期
2 王军强;试论唐朝尚书令之缺职[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邓小南;走向“活”的制度史——以宋代官僚政治制度史研究为例的点滴思考[J];浙江学刊;2003年03期
4 刘后滨;唐代中书门下体制下的三省机构与职权——兼论中古国家权力运作方式的转变[J];历史研究;2001年02期
5 马俊民;中华书局校点本《旧唐书》质疑五十五则[J];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6 任士英;略论唐代三省体制下的尚书省及其变化[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7 杜文玉;;从唐初官制看李世民夺位的基本条件[J];唐史论丛;1998年00期
8 ;论唐代宰相中书门下二省制[J];中国史研究;1996年01期
9 刘磐修;;唐贞观阙置尚书令辨析[J];菏泽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10 黄利平;;隋唐之际三省制的特点及尚书令的缺职[J];唐史论丛;198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孟哲;;历史书写与文本建构:唐代尚书令演变的内在理路[J];江西社会科学;2017年04期
2 罗靖曦;;治乱之间:开元盛世与安史之乱的关系——以中枢体制改革为中心[J];祖国;2016年22期
3 王波;;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从2015年浙江高考第15题说开去[J];中学历史教学;2016年10期
4 蔡澄;;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制度缺陷及其变迁[J];青春岁月;2016年17期
5 赵俊其;;浅议“异论相搅”存在的合理依据——以欧阳修奏议为例[J];山西青年;2016年16期
6 翟梦娜;;唐代“同中书门下三品”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考辨[J];乾陵文化研究;2016年00期
7 贾星;;关于“三省六部制”教学的思考[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6年01期
8 余文伟;;唐代“三省制”的功能和教学处理[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5年07期
9 仲尧明;;去抽象化:政治制度史教学的基本思路——2014年高考江苏历史卷第8题的教学启示[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5年02期
10 谢一峰;;天下与国家:试论南宋初年五岳祀典双轨体制的形成[J];史林;2015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秦海;制度范式与制度主义[J];社会学研究;1999年05期
2 杨龙;新制度经济学的政治学意义[J];政治学研究;1998年03期
3 袁刚;唐朝的五花判事和六押制度[J];安徽史学;1996年04期
4 祁德贵;论唐代给事中的主要职掌[J];中国史研究;1995年01期
5 俞钢;唐后期宰相结构研究——专论六部侍郎平章事职权的变化[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6 程宗才;“玄武门之变”新探[J];人文杂志;1991年03期
,本文编号:20475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2047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