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家具及其文化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09 17:10
【摘要】:中国古代家具文化的发展,经历了由坐席、床榻为中心的低坐家具体系向以椅、凳为中心的高坐家具体系演变,以及由箱板式造型向框架式造型演变的过程,其关键时期正是唐代。本文主要运用文献学与图像、实物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揭示唐代家具的发展形态以及其中蕴藏的丰富人文内涵。论文正文部分分为五章:第一章概述唐代以前的家具发展简史。唐代家具的发展既是对传统家具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同时也受到汉末以来陆续自西域进入中国的新型家具样式的影响。在魏晋南北朝及其以前的传统起居生活习惯中,箱板式低坐家具占据着中心地位,但数种新型框架式高坐家具在唐代以前就已经开始对这种传统产生冲击。第二章、第三章将唐代家具分为坐卧两用具、坐具、承具、庋具、屏架具几个大类进行详细的类型研究。首先通过文献资料的梳理分析,理清唐代家具的名物关系,进而通过图片、实物资料,探讨各类家具在唐代的发展及其基本使用情况。坐卧两用家具主要承袭了魏晋南北朝已有的基本体式,并继续在唐代人的起居生活陈设中占据着中心位置。坐具作为坐卧两用具的丰富和补充,在唐代的发展尤其活跃。胡床、绳床、筌蹄等与佛教僧侣生活相关的外来高型坐具进一步普及到世俗大众的生活层面,传统的家具文化与之碰撞交融后,又创生出壶门式高座、曲录式绳床、月牙杌子、坐墩、唐圈椅等等更符合唐代审美、带有传统家具构造特征的新样式。受到高坐家具发展的影响,除了传统低矮型承具外,数种高型承具的发展显示出人们的起居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改变。庋具分为大型的橱柜和小型的箱盒,造型富于变化,唐代工匠还能根据所储存物品的形状制作随形的庋具,工艺技术十分高超。受到传统审美倾向的影响,唐代的高档承具和庋具常带有壶门形腿部。屏架具即屏障和支架类家具。屏障类家具是坐卧类家具的伴随物,不仅起到分隔空间、确定方位、显示身份的重要作用,也是室内外空间中的重要装饰物。支架类家具起到支撑各种生活设施的作用,是唐代家具中使用功能最为专化的一类家具。第四章在类型分析的基础之上,对家具的工艺技术加以研究。唐代家具的构造工艺较之前代有着长足的进步,但榫卯构造尚处于发展过程之中,较之明清时期差异很大。板面构造多采用整张厚板,但攒边框的造法在少数家具上已经出现,部分壶门式承具面沿上制造的“唇”,是后世在承具上制作拦水线的先驱。板面接合以及直材接合主要采用榫卯构造与胶、钉相配合的形式,一些家具的直材顶端采用了栌斗构造。家具榫卯构造的显著进步出现在直材与边框、板面的接合部位,脚入h悺⒅辈那都型需实墓乖於运未院蟮募揖呓峁共司薮蟮挠跋臁L拼揖叩淖笆喂ひ帐指叱,
本文编号:2369742
本文编号:23697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2369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