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象本要》名义考
[Abstract]:Li Guangdi's book is based on Yang Wenyan's book, revised by Mei Wending and his disciples. The writings of the Light cannot simply be regarded as a reflection of his own thoughts.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哲学系
【分类号】:K20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恒展,宋瑞彩;奇人奇技抒奇怀——《虞初新志》奇人小说散论[J];蒲松龄研究;2004年02期
2 叶德明;清末新政时期袁世凯教育思想初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宗韵;清代徽商家庭教育个案研究——以《先府君行述》为考察的中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葛欣荣;;施闰章史学思想初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张立;科学“乃儒流实事求是之学”——略论阮元科学思想的实学精神及其局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6 马红丽;;清朝山东人“闯关东”的成因及影响[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5期
7 雷炳炎;清代旗人封爵略论[J];北京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8 赵艳玲;;康熙前期文化政策的调整对八旗子弟的影响[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6年04期
9 罗冬阳;论明末清初西学的分期与特征[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10 杨春俏;;清代科场加试试帖诗之始末及原因探析[J];东方论坛;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朱耀廷;;独具特色的北京清代王府文化[A];清代王府及王府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李育民;;清政府应对条约关系的羁縻之道及其衰微[A];“近代中国、东亚与世界”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3 任天豪;;清季使臣群体的变迁及其历史意义[A];“近代中国、东亚与世界”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4 黄庆华;;“澳门地位”、“澳门属地”与赫德[A];“近代中国、东亚与世界”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5 罗检秋;;嘉道年间京师士人修禊雅集与经世意识的觉醒[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华清;杨守敬学术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朱海燕;明清易代与话本小说的变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王志明;雍正朝官僚人事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蔡静平;明清之际汾湖叶氏文学世家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曹全来;国际化与本土化[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6 李兵;书院与科举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7 王立子;宋本《伤寒论》刊行前《伤寒论》文献演变简史[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8 温秀珍;张问陶论诗诗及其诗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9 田东奎;中国近代水权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骆桂花;甘青宁回族女性传统社会与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顺;龚鼎孳贰臣心态与诗歌创作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2 何杰民;论纳兰性德词[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3 王浩;论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叶德明;袁世凯与直隶新政[D];安徽师范大学;2002年
5 盖翠杰;行状论[D];浙江师范大学;2002年
6 赵殿红;“康熙历狱”中被拘押传教士在广州的活动:1662-1671[D];暨南大学;2002年
7 程嫩生;戴震《诗》学研究[D];安徽大学;2002年
8 翁容;曹贞吉词及清初词坛[D];暨南大学;2003年
9 王剑;方回《瀛奎律髓》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李朝晖;清代学田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4175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2417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