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气候环境驱动下的中国北方早期社会历史时空演进及其机制

发布时间:2019-07-27 08:07
【摘要】:诸多沉积记录揭示,中国北方早期历史,气候环境大致经历了3580-3050 cal a BP、3050-1800 cal a BP两个阶段;前者为稳定的湿润气候期,后者为逐渐趋于干燥的气候期;前期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商王朝统治期,政局稳定,社会承平,王朝较为稳定地传承了500余年,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朝代;后者对应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等朝代,在不足1300年内,政权格局多次更迭,表现出一种与前期截然相反的社会政治生态。这期间,以都城为标志的王朝的重心,具有向东南迁移的趋势。年代对比发现,商代夏、周代商、平王东迁、西汉甚至东汉灭亡等改朝换代的社会政治事件,都与沉积记录所指示的气候环境的显著变化(恶化)对应。研究再次证实早期的中国历史与气候变化存在密切的关系,并认为如下两个因素可以阐述这种关系的存在:(1)中国北方地理环境空间是扇状的,且自然环境具有梯度变化的特征,这种地理环境格局叠加在气候变化之上,具有特殊的加剧与舒缓区域社会矛盾的作用。(2)小农经济具有对气候变化的特殊敏感性。对西汉所做的案例考察认为,不尽合理的社会体制往往通过一系列反馈作用将这种敏感性在气候恶化阶段"放大",随之形成一系列连锁反应,由此造成的各种危机成为王朝崩溃重要因素。
[Abstract]:Many sedimentary records show that in the early history of northern China, the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roughly went through 3580 cal a BP,3050-1800 cal a BP two stages: the former is a stable humid climate period, the latter is a gradually dry climatological period, the early period is the second dynasty in Chinese history-Shang Dynasty ruling period, the political situation is stable, the society inherits flat, the dynasty inherits more stably for more than 500 years, which is the longest "life span" dynasty in Chinese history. The latter corresponds to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the Eastern Zhou Dynasty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the Qin Dynasty,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the three Kingdoms and other dynasties, and in less than 1300 years, the regime pattern has changed many times, showing a kind of social and political ecology opposite to that of the previous period. During this period, the center of gravity of the dynasty marked by the capital had the trend of moving southeast. It is found that the socio-political events of Shang Dynasty Xia, Zhou Shang, Ping Wang Dongqian, Western Han Dynasty and even the demise of Eastern Han Dynasty all correspond to the significant changes (deterioration) of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indicated by sedimentary records. The study once again confirms that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rly Chinese history and climate change, and holds that the following two factors can explain the existence of this relationship: (1) th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space of northern China is fan-shaped,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adient change, and this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pattern is superimposed on climate change. It plays a special role in aggravating and soothing regional social contradictions. (2) small peasant economy has special sensitivity to climate change. The case study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shows that the unreasonable social system often magnifies this sensitivity in the stage of climate deterioration through a series of feedback, and then forms a series of chain reactions, and the resulting crises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collapse of the dynasty.
【作者单位】: 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师范大学地理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基金】:江西省重大生态安全问题监控协同创新中心项目(JXS-EW-00) 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师范大学)开放基金项目(ZK20130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62007) 江西省教育厅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YC2017-S127)~~
【分类号】:K22;P46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穗英,谢卫华;气候变化综合评估系统的新视角[J];广东气象;2000年04期

2 张可佳;气候变化不可逆转吗[J];劳动安全与健康;2001年10期

3 高广生;气候变化的本质与应对策略[J];今日国土;2002年Z2期

4 高云;毛留喜;程磊;;关于气候变化科学研究的若干问题[J];中国软科学;2003年12期

5 雷 Wen,查尔斯 A.Lin;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J];水科学进展;2003年05期

6 ;气候变化的影响以负面为主[J];安全与健康;2003年05期

7 石缎花,David A King;气候变化科学:适应,减缓,还是漠视?[J];生态学报;2004年07期

8 邹晶;一次关于气候变化的科普研讨会[J];世界环境;2004年06期

9 石莉;新计算机模型再现千年气候变化信息[J];海洋信息;2005年03期

10 江滢,罗勇;“韩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成立[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迎;;把握中国在气候变化上核心利益[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6:未来几年气候变化研究向何处去[C];2007年

2 沈永平;;加强与媒体的紧密合作扩大气候变化科学信息的普及与传播[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6:未来几年气候变化研究向何处去[C];2007年

3 车振学;杜学胜;周康军;;气候变化对黄河防洪抗旱带来的思考[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4 徐寅杰;林震;;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的体系建设[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5 彭黎明;;广州城市居民气候变化风险认知的调查[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4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C];2011年

6 许慧慧;施烨闻;钱海雷;金奇昂;张莉君;张江华;郭常义;;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A];2011年全国环境卫生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高庆先;;注重培养建设一支稳定、专业、持续的外交谈判队伍[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6:未来几年气候变化研究向何处去[C];2007年

8 王长科;;气候变化与人体健康方面的研究有待加强[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6:未来几年气候变化研究向何处去[C];2007年

9 赵艳霞;;加强部门间的合作和资料、成果共享[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6:未来几年气候变化研究向何处去[C];2007年

10 张骥;;《后天》的警示——让我们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艳红;我国将设最高气候应对指挥部[N];北京商报;2007年

2 张静;适应和缓解气候变化战略与行动项目将启动[N];中国财经报;2007年

3 战雪雷;《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今起实施[N];中国财经报;2007年

4 黄勇;驱散气候变化梦魇[N];中国环境报;2007年

5 本报评论员;把应对气候变化放在重要位置抓紧抓好[N];中国气象报;2007年

6 潘俊杰;中国颁布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N];中国气象报;2007年

7 吕守奇邋丁灵红 桑剑;四川:面向党政领导宣讲气候变化[N];中国气象报;2007年

8 尤志宇;宁夏:探索适应气候变化的新途径[N];中国气象报;2007年

9 吕蓁;我国推出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N];中国证券报;2007年

10 袁农;中国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四大重点[N];东方城乡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t熺

本文编号:25198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25198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e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