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太史公曰”的若干问题考辨
发布时间:2017-03-22 08:09
本文关键词:关于“太史公曰”的若干问题考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太史公曰”是司马迁用以议论史事、表达思想的文体。《史记》“太史公曰”的研究是《史记》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前贤学者们发表的论文与专著,综合论述了《史记》“太史公曰”的方方面面,成绩卓著。但大都集中在“太史公曰”体例、文学性、思想、艺术特征方面。关于“太史公曰”研究的前提性问题进行全面系统地整理,学人却极少涉足。如:关于“太史公”到底取义何在的问题;《史记》“太史公曰”的篇目;“太史公曰”中是否存在“司马谈遗文”的问题,“太史公曰”的文体如何划分,这四个问题,是“太史公曰”课题研究的基础,影响对司马迁阅历、思想和其他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因而有讨论的必要。 “太史公曰”原创于先秦典籍的“君子曰”,,但对前人史论从形式到内容上都有继承和创新。它虽依附于正文而存在,但因其有之而使文章增色,直接影响后来的史家著述,同时给为后代史家树立了典范,并由此衍生了“赞”的文体;本文通过对前人观点的条析、疏通,考证了“太史公曰”名称的由来;“司马谈遗文”的问题,即使《刺客列传》等“太史公曰”中的“余”就是司马谈,也不能证实司马谈作史,而只能说明司马迁引父语入赞,班固著《汉书》即依此例。总之,“司马谈作史”说,因文献不足征,只可存疑,不能确定;统计出了“太史公曰”的实际篇目,并区分了“太史公曰”中后人窜乱的文字和司马迁附记的内容;应从文体的角度而不是按照位置对“太史公曰”进行分类。 《史记》“太史公曰”在史学和文学上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因此,对“太史公曰”进行深入地研究是很有意义的。但只有辩明上述诸问题,才能对“太史公曰”进行更细致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太史公曰” 渊源 缺与补 文体 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204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6
- 引言6-8
- 第一章、“太史公曰”文体渊源考8-12
- 一、“太史公曰”的形式渊源8-10
- 二、司马迁创立“太史公曰”的原因10-12
- 三、“太史公曰”的影响12
- 第二章、“太史公曰”之“太史公”释名12-16
- 第三章、“太史公曰”中“司马谈作史痕迹”考辨16-25
- 一、“司马谈作史”说考辨16-22
- 二、“太史公曰”中司马谈的“遗文”22-25
- 第四章、“太史公曰”涉及篇目考25-34
- 一、《史记》的断限问题26
- 二、《史记》缺、补、司马迁附记问题26-34
- (一) 《史记》的残缺问题27-32
- (二) “太史公曰”中的补窜问题32-33
- (三) 司马迁“附记”太初的问题33-34
- 第五章、“太史公曰”“序”、“赞”、“论”的划分问题考34-40
- 一、序论35-36
- 二、赞论36-39
- 三、传论39-40
- 结语40-41
- 参考文献41-44
- 致谢44-45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邓燕;论《史记》中的“太史公曰”[D];重庆师范大学;2013年
2 刘嘉;《史记》“太史公曰”文体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关于“太史公曰”的若干问题考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11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261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