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皇帝视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8 22:22
【摘要】:所谓视学,是指皇帝到国家最高官方教育机构——太学或国子监听取教官讲解儒家经典,并发表指导性讲话的视察活动。其宗旨是敦教化,育人才,强国家。据史料记载,我国的视学活动起于西周,止于清代。自汉代起,视学活动的指导思想便是儒家思想,授课内容自然为儒家经典。明代之前,视学活动虽然不断开展,但尚未形成定制,直至明代,视学活动才臻于完善,这就为清代皇帝的视学活动打下了坚实基础。有清一代:皇帝对视学活动极为重视,几乎每位皇帝均进行过视学活动;视学前的准备工作更加周全和细致;视学场所的功能更加完备;皇帝视学仪程已成规制。清代皇帝视学活动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增强了皇权。皇帝大都在即位不久便进行视学活动,以证明自己皇位的合法性,同时借视学发表御论,宣布自己的治国方略,从而增强了皇帝的号召力和威权性;其二,皇帝视学活动有力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其三,每次视学活动都是对培育治国理政人才的检视,极大推动了文官制度的建设,从整体上提高了国家官僚机构的治理能力,达到了强国的目的。清代皇帝视学活动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增强了学子对国家文化的认同感,有利于满汉民族的融合和国家的统一;其二,视学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儒家文化的主导地位,增强了中国传统文化抵御西方宗教文化入侵的能力,确保中国沿着正确的历史轨道前进。
【图文】:
图 1-1 国子监标志坊 2018 年 9 月 12 日初期,统治者十分重视学校教育。洪武五年桑衣食之本,学校理道之原。朕尝设置有司衣足食,理道畅焉”。①并严申:“有司今后考。民有不奉天时,负地利;及师不教导,生元年(1368)“克燕都,改元国子监为北平府学。洪武十五年(1382)改国子学为国子监有三处,即南京国子监、中都国子监(今安监设置的时间较短,只存在了 16 年。北京国十八年(1421)迁都后,“以京师国子监为南自此以后明代有了南、北两监。正统以前,增修扩建,以至于监生“杂处于军民之家,
图 1-2 国子监彩绘全图者拍摄于 2018 年 9 月 12 日监学生的学习期限也是不同的。顺治初年,朝廷急需人才,贡过考试即可直接出仕,顺治十一年(1654 年)恢复监生坐监读月,岁贡八月,副贡廪膳六月,增、附八月,拔贡廪膳十四月恩^斩脑拢裗樟拢扁奚攀脑拢觥⒏绞拢赫迥辏
本文编号:2619891
【图文】:
图 1-1 国子监标志坊 2018 年 9 月 12 日初期,统治者十分重视学校教育。洪武五年桑衣食之本,学校理道之原。朕尝设置有司衣足食,理道畅焉”。①并严申:“有司今后考。民有不奉天时,负地利;及师不教导,生元年(1368)“克燕都,改元国子监为北平府学。洪武十五年(1382)改国子学为国子监有三处,即南京国子监、中都国子监(今安监设置的时间较短,只存在了 16 年。北京国十八年(1421)迁都后,“以京师国子监为南自此以后明代有了南、北两监。正统以前,增修扩建,以至于监生“杂处于军民之家,
图 1-2 国子监彩绘全图者拍摄于 2018 年 9 月 12 日监学生的学习期限也是不同的。顺治初年,朝廷急需人才,贡过考试即可直接出仕,顺治十一年(1654 年)恢复监生坐监读月,岁贡八月,副贡廪膳六月,增、附八月,拔贡廪膳十四月恩^斩脑拢裗樟拢扁奚攀脑拢觥⒏绞拢赫迥辏
本文编号:26198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2619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