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中国四大米市兴衰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3 17:18

  本文关键词:中国四大米市兴衰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四大米市是我国近代长江中下游地区粮食流通领域中出现的重要现象,作为一种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现象,四大米市有其发生、发展、衰落乃至走向灭亡的过程。 本文分以下四个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节探讨了四大米市形成的历史地理基础,即明清以来形成的长江流域米谷长途贸易不断发展、近代米谷生产和消费格局中新的特点、新式交通工具的大量使用、开埠通商条件下形成的新贸易格局等,都是促成四大米市形成的原因。 第二节对四大米市的市场结构及其米谷流通体系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将米谷从乡村到消费者手中的基本过程进行了概括性总结,论证了四大米市对相关地区经济的密切关系。 第三节揭示了四大米市的核心价值所在——四大米市与相关地区的粮食安全问题。粮食安全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须臾不可忽视的问题,在近代战争与灾荒频仍的条件下,粮食安全问题更是一个影响到国家稳定甚至民族生存的基本问题之一,同时该问题对今天仍有强烈的借鉴意义。 在论文的最后部分讲述了四大米市的衰落和终结,,总结了产生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和历史经验教训。 四大米市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当其赖以生存的条件消失后,四大米市的衰亡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关键词】:四大米市 米谷流通 粮食安全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329;K207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7
  • 绪论7-10
  • 第一节 四大米市形成的历史地理基础10-26
  • 一、四大米市形成的自然地理条件10-11
  • 二、从“苏湖熟,天下足”到“湖广熟,天下足”11-12
  • 三、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最主要的稻米生产和输出区12-22
  • 1. 湖南的稻米生产和运销13-16
  • 2. 江西的米谷生产和运销16-19
  • 3. 安徽的稻米生产和运销19-20
  • 4. 江苏的稻米生产和运销20-22
  • 四、四大米市形成的市场与交通条件22-26
  • 第二节 四大米市的市场结构和米谷流通体系26-33
  • 一、米业交易的一般机构及其功能26-28
  • 1. 米市交易中的稻米供给者26
  • 2. 稻米交易的中介机构26-28
  • 二、四大米市交易中介机构的特点28-33
  • 1. 长沙米业的中间机构28-29
  • 2. 无锡米行业与堆栈业29
  • 3. 九江米行与报关转运业29-30
  • 4、芜湖米行和米号业30-33
  • 第三节 米市与相关地区米谷消费安全问题探悉33-54
  • 一、近代沿江及沿海诸省米谷的需求和运销33-41
  • 1. 江苏市场的食米输入和运销情形34-35
  • 2. 浙江市场的食米输入和运销情形35
  • 3. 福建市场的食米输入和运销情形35-37
  • 4. 广东市场的食米输入和运销情形37-40
  • 5. 上海市场的食米输入和运销情形40-41
  • 二、四大米市米谷供给能力及其市场供求关系41-52
  • 1. 四大米市食米输出的主要销场及其市场网络43-48
  • 2. 四大米市米谷供给的波动性48-52
  • 三、小结52-54
  • 第四节 四大米市的衰落与终结54-63
  • 一、四大米市的衰落及其影响54-56
  • 1. 稻米输出绝对值的衰减54-55
  • 2. 米市盈缩与相关行业的变化55-56
  • 二、四大米市衰落的原因56-61
  • 1. 近代农村社会经济的凋敝56
  • 2. 洋米的强力竞争和打压56-58
  • 3. 割据纷争和苛捐杂税的箍制58-60
  • 4. 米业市场秩序的破坏和商业信用的沦丧60-61
  • 5. 四大米市的终结61
  • 三、四大米市兴衰的历史启示61-63
  • 参考资料附录63-67
  • 后记67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洪华;抗战前十年江苏米粮集散市场运销研究(1927-1937)[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四大米市兴衰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42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2642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5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