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敦煌祭文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3 22:04

  本文关键词:敦煌祭文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敦煌遗书中保存的唐五代至宋初的祭文,内容丰富,反映了敦煌中古社会的习俗风尚,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和民俗资料;还保存了一些不见于传统文献记载的文章体式,使我们得见中古下层祭文的丰富多样。这些材料对研究我国中古时期的历史、宗教、文学、民俗都有着重要意义。 本论文在全面搜罗、整理敦煌祭文的基础上对其总体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按照祭祀对象的不同将其分为祭神文、祭圣文、祭亡文、祭畜文四类,着重探讨了敦煌祭文的文学文献价值与其所反映的文化现象,从而展示了中古时期敦煌民间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一章界定了祭文的概念,认为祭文是指告祭死者和天地山川等神祗或役力牲畜时所诵读的文章,它在本质上是一种应用型的口诵文体。并对敦煌遗书中所存的祭文写卷作了叙录,根据祭祀对象的不同将其进行分类,概括了它的总体特征:一、种类繁多,,内容广泛;二、充满着宗教色彩;三、多见于书仪、文范中,为学郎学书、抄写,实用祭文作者众多;四、行文多用骈体。 第二章至第五章分别对敦煌祭神文、祭圣文、祭亡文、祭畜文的特点和价值进行了阐述。通过对祭文的分析,揭示了其所反映的敦煌中古时期受儒释道三教共同影响下的独特的祭祀风俗:既有对中国固有的传统礼制的继承,又明显地受了佛教思想的影响,掺杂着一系列的佛事活动。 通过对敦煌祭文的全面研究,可以看出敦煌祭文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的原因是由于祭祀对象的庞杂和祭祀仪程的繁琐;其行文多用骈体,特别是以四、六偶对句为多,正是为了满足口诵文体便于诵读的要求;在内容上儒佛交融,佛理与儒家思想有机地统一,实为我国文体学上的一个特例,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敦煌 祭文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K206
【目录】:
  • 内容提要5-6
  • Abstract6-7
  • 第一章 敦煌祭文概论7-18
  • 第一节 祭文的界说7-9
  • 一 祭文产生于祭祀活动7
  • 二 我国古代祭文的主要形式及其发展7-9
  • 第二节 敦煌祭文的研究现状及研究价值9-11
  • 一 研究现状9-10
  • 二 研究价值10-11
  • 第三节 敦煌祭文的主要写卷11-15
  • 第四节 敦煌祭文的类别及总体特征15-18
  • 一 敦煌祭文的类别15-16
  • 二 敦煌祭文的总体特征16-18
  • 第二章 祭神文18-27
  • 第一节 祭社稷、后稷文19-22
  • 第二节 祭风伯、雨师、雷师、河神文22-26
  • 第三节 祭天王文26-27
  • 第三章 祭圣文27-32
  • 第一节 行香文28-30
  • 第二节 释奠文30-32
  • 第四章 祭亡文32-44
  • 第一节 敦煌丧俗概述32-34
  • 第二节 敦煌祭亡文的种类34-39
  • 一 一般祭文34-36
  • 二 临圹文36-37
  • 三 亡文37-38
  • 四 脱服文38-39
  • 第三节 敦煌祭亡文的特点39-42
  • 第四节 敦煌祭亡文的价值42-44
  • 一 史料价值42-43
  • 二 文学价值43-44
  • 第五章 祭畜文44-51
  • 第一节 敦煌祭畜文综述44-50
  • 一 祭马文45-47
  • 二 祭牛文47-48
  • 三 祭犬文48
  • 四 祭驴文48-50
  • 第二节 敦煌祭畜文的文学价值50-51
  • 总结51-54
  • 附录54-62
  • 主要参考文献62-64
  • 后记64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于俊利;;从唐代祭礼探析礼文学的文化传承价值[J];天府新论;2012年06期


  本文关键词:敦煌祭文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46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2646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5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