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天台山寺观与地方社会
发布时间:2020-07-11 20:14
【摘要】:天台山地区是浙江省东南部的佛教和道教胜地。明清时期,天台山的众多寺院与道观受到大一统国家的正统意识形态和国家制度的规约逐渐被边缘化,生存空间缩小,相比于唐宋全盛时期明显走向衰落。与此同时,天台山地区宗族建设兴起,宗族组织发展壮大;士绅阶层在区域文化建构和地方文化权力的竞争中表现活跃;普通民众对于宗教信仰依然有强烈的需求,并且更具规模化、组织化地参与到进香、捐施等信仰活动中。天台山的寺院道观因而与地方社会产生了更加深入和紧密的联结。僧人和道士通过积极地经营运作同地方士绅及宗族、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巧妙地借助其中一方的力量对另一方施加影响,从而维护寺观利益,谋求寺观的生存与发展。本文以天台山寺观田产的置办与经营,康熙年间天台茅园张氏家族与桐柏宫的田产纠纷,万历年间高明寺争取矿税优免事件等个案为切入点,展现明清时期天台山寺观与地方士绅、宗族、官府的冲突、合作与妥协关系,以及僧人、道士在这些互动关系中的自我定位和采取的话语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K248;B949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K248;B949
【参考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永翔;明清关中的寺庙与地方社会[D];南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海军;晚明寺田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6年
2 闵R
本文编号:27508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2750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