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北朝至隋初鄂尔多斯高原军事地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5 18:28
【摘要】:中古时期的鄂尔多斯高原,是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冲突融合的关键区域。当地民族成分复杂,各部族时有叛乱,北方游牧民族也可经由此地进攻关中、河东。自北魏至隋代,中原王朝为巩固在这一地区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本文以朝代先后为序,从军事机构设置、军事工程、行政建制、军事交通、补给体系等方面,论述北朝至隋初鄂尔多斯高原军事地理的相关问题。北魏占领该地之初,西方尚受到赫连夏残余势力的威胁,对当地部族的控制也不够强力。为应对这种情况,北魏在当地建立了数个大军镇,分兵驻守要地。军镇即为最高军政单位,承担着羁縻、控扼当地少数民族的任务。至王朝后期,方设置了数个州级政区,但依托据点的军事管理体系并未改变。北魏在当地开辟了数条交通线,其中以刁雍开通的黄河水运通道最为重要。补给体系方面,则以太武帝时设立的河西牧场和薄骨律、统万二镇下辖的屯田较为关键。北魏国力强大,在阴山一线以南设立了六镇,兵锋直指草原,故而在北魏末年大乱之前,鄂尔多斯高原较少受到外敌冲击,其军事体系的职能主要是控制、羁縻当地部族,触角虽未深入边缘地区,但统治却相对稳固。西魏、北周时期的战略形势与北魏时截然不同。因为北魏末年的战乱,鄂尔多斯高原原有的统治秩序被破坏殆尽。盘踞关中的西魏北周政权虽然凭借武力扫平了曹泥等地方势力,又自东魏手中夺回夏州,基本确立了在鄂尔多斯高原的统治,却无力恢复对高原北部的控制。新崛起的稽胡势力成为关中政权控制这一区域的最大障碍。西魏北周政权在鄂尔多斯高原地区建立了一系列新的军事镇防,分置了部分新州郡,又设立了夏州、延州、灵州三大总管府统一指挥,以强化对当地的军事控制,保障关中的安全。其中,延州总管府辖区跨黄河两岸,旨在切断稽胡和北齐政权的联系,战略地位尤为重要。西魏北周时期,鄂尔多斯高原地区的州郡数量明显增加,中原化的行政体制更为完善,这是该地区汉化程度加深的一个表现。军事工程方面,西魏北周政权一改北魏时沿用老城的做法,在鄂尔多斯高原东部和延河流域修筑了一系列军城,以应对东北两面的威胁。交通路线和补给体系也因为战略形势有异而出现了一系列变化,例如牧场的位置即因对鄂尔多斯高原北部控制的失效而明显南移。至北周后期,关中政权基本压制了这一区域的稽胡势力,在当地确立了相对稳固的统治。随着国力的增强,北周在河套地区设立永丰镇,展示出北进阴山的态势。但终北周之世,关中政权的势力范围未能真正越过黄河。隋朝初年,文帝乘突厥小衰之机,在鄂尔多斯高原地区进行了一系列军事、行政调整,为统一全国和经略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措施中,又以修筑隋长城最为关键。北朝至隋初的鄂尔多斯高原因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成为北魏、西魏北周、隋诸政权着力经营的地区。自北魏至隋初,中原王朝在该地区的控制范围经历了收缩又伸展的过程,但统治深度却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加深。这片土地见证了各政权之间的政治军事博弈,也见证了各民族之间的冲突与融合,在当时北方政局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K23;E993.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宁;;住在巴润哈岱的一个夜晚[J];吐鲁番;2017年02期

2 李增亮;;沙柳情[J];内蒙古林业;1987年11期

3 李博生;张宏斌;;鄂尔多斯高原盐碱湖持续利用与其螺旋藻产业的崛起[J];盐湖研究;2010年04期

4 阿拉塔;奔走在鄂尔多斯高原[J];老区建设;1992年10期

5 徐景春;;鄂尔多斯高原揽胜[J];风景名胜;1998年09期

6 王林;;鄂尔多斯高原梁峁地区的秋小麦[J];内蒙古农业科技;1985年01期

7 张彬;在鄂尔多斯高原(二首)[J];朔方;2001年Z1期

8 王哈申其其格;;鄂尔多斯高原蒙古族牧民癌的现状及防治对策[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5年12期

9 刘旺林;高扬改革开放的风帆再创鄂尔多斯辉煌——伊盟统计局局长[J];内蒙古统计;1999年04期

10 马世瑞;鄂尔多斯高原的干质插花植物[J];内蒙古林业;199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扬;;鄂尔多斯高原旧石器时代考古史略[A];鄂尔多斯文化遗产(2013)[C];2013年

2 桑广书;;鄂尔多斯高原明长城的地理界线意义[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陈旭东;王庆锁;陈仲新;;鄂尔多斯高原生物多样性现状及研究进展[A];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首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4 黄银洲;王乃昂;何彤慧;程弘毅;赵力强;;鄂尔多斯高原历史沙漠化与现代景观格局形成[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鄂尔多斯高原的回声——1978年鄂尔多斯的农村改革及其历史影响[A];《鄂尔多斯学研究成果丛书》鄂尔多斯模式研究与探索[C];2012年

6 李琳;栗淑媛;乔辰;田秀英;李燕华;;4个节旋藻样品AFLP的研究[A];微生物实用技术生态环境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满良;陈山;张新时;;鄂尔多斯高原锦鸡儿属民族生态学研究[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五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8)[C];2008年

8 鲍伟东;;鄂尔多斯高原陆生脊椎动物多样性现状与保护管理[A];野生动物生态与管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赵元君 通讯员 郝瑞芳;涌动在鄂尔多斯高原的爱心故事[N];内蒙古日报(汉);2008年

2 本报记者 尹志;鄂尔多斯高原高歌猛进[N];内蒙古日报(汉);2000年

3 本报记者 额尔敦 通讯员 焦石平 宋桂林;鄂尔多斯高原上的扶贫之星[N];内蒙古日报(汉);2008年

4 魏国军 铁勇;鄂尔多斯高原上的奇葩[N];山西日报;2012年

5 张明杰 宋建波 祁建军;鄂尔多斯高原的忠诚卫士[N];人民法院报;2010年

6 航宣;放飞,鄂尔多斯高原上的“银鹰”[N];鄂尔多斯日报;2007年

7 张安 程然 佐强;鄂尔多斯高原上的赞歌[N];中煤地质报;2012年

8 张亚明邋梁秀宇;丰碑,耸立在鄂尔多斯高原[N];中国矿业报;2008年

9 双喜;绽放在鄂尔多斯高原上的精神文明之花[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10 满全 (蒙古族);鄂尔多斯高原上的生命护佑者之歌[N];文艺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九艳;鄂尔多斯高原锦鸡儿属(Caragana Fabr.)植物的生态适应性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6年

2 齐蕊;鄂尔多斯高原生态水文指数与地下水的关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3 王志忠;鄂尔多斯高原碱湖钝顶螺旋藻生产加工关键因子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年

4 巩东辉;鄂尔多斯高原碱湖钝顶螺旋藻对低温、强光的响应[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年

5 张璞进;鄂尔多斯高原藏锦鸡儿(Caragana tibetica)的生态适应性[D];内蒙古大学;2011年

6 王兴锋;秦汉魏晋时期鄂尔多斯高原民族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7 李金霞;鄂尔多斯高原西部植被—土壤—土壤动物对荒漠化的响应[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赵爽;风成沉积磁学性质记录的鄂尔多斯高原中全新世以来环境变迁[D];兰州大学;2016年

9 许端阳;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沙漠化过程中相对作用的定量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10 冯文勇;鄂尔多斯高原及毗邻地区历史城市地理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景凯东;北朝至隋初鄂尔多斯高原军事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2 梁景宝;辽宋夏金元时期鄂尔多斯高原军事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3 黄桂林;元明清时期鄂尔多斯高原及其邻近地区城市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7年

4 纪浩;隋唐宋时期鄂尔多斯高原地区军政建制沿革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周之良;清代鄂尔多斯高原东部地区经济开发与环境变迁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肖s

本文编号:27568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27568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3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