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北宋熙河路历史地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2 16:42
【摘要】:熙河路的设置是北宋拓边西北,加强西北防务的产物,也是北宋朝廷经制西北的典范。 熙河路,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置,为经略安抚使路,治所为熙州。辖熙、河、洮、岷四州及通远军,相当今甘肃省大夏河流域,洮河流域以及渭河上游甘谷县以西地、西汉水和白龙江上游的西和、礼县、宕昌等县地。后增辖兰、会二州,辖境北展包括兰州市、榆中县和祖厉河流域,改称熙河兰会路。崇宁三年(1104年),会州割属泾原路,增辖廓州,又改称熙河兰廓路。其后湟州、西宁州、积石军相继来属,辖境向西包括有湟水流域及黄河上游今贵德县一带。金皇统二年(1142年),改为熙秦路。 本论文旨在以北宋基本史料为基础,用历史文献学、统计学和比较学的方法,从历史学和地理学的角度,探析北宋设立熙河路的初衷及对熙河路的管理,以及熙河路在北宋西北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对北宋熙河路历史地理进行深入细致的探析,以此论述北宋朝廷经制西北的特征。 全文共分为三章: 第一章总结熙河路的概况。介绍经略安抚使路的设置目的及其主要职责,对熙河路的形成目的及经过进行论述,并对在此经过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人物进行评述。北宋经略安抚使的主要职能是军事职能,特别是在西北的宋夏战争中起到了重要的协调指挥的作用,在西北拓边的过程中首开熙河的王韶和时任宰相的王安石两人一外一内,为北宋西北的边防安定做出了卓越贡献,王韶将王安石的改革付诸实现于熙河路,促进了熙河路经济、社会的发展,带动了熙河路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 第二章探讨熙河路自然地理方面的情况。主要从气候、河流、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变化等方面阐述自然地理环境对熙河路,特别是对熙河路农业和经济的影响。 第三章着重探讨熙河路历史人文地理的情况。从军事、农牧业、交通、经济、民族关系等方面加以论述,熙河路作为一个经略安抚使路,其首要的职能是其军事职能,其农业、交通、经济的发展也是依附于军事,农牧业的发展为军事提供了后勤保障,交通的拓展为军队的调遣提供了便利,经济上特别是西北的茶马贸易为西北军队保证了战马来源,在西北的民族关系上中央政府为了缓和民族冲突,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设立蕃学,建设庙宇,派遣僧侣,赈济蕃民等。 结语概括熙河路在北宋王朝经制西北,安定边界,牵制西夏侵扰中的军事意义,熙河路的设置在促进民族融合,加强边疆与内地的交流上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928.6;K2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峰;U厮Up的交换贸易及货币形态[J];中国藏学;1994年03期

2 杨蕤;;西夏时期河套平原、阿拉善高原、河西走廊等地区生态与植被[J];敦煌学辑刊;2006年03期

3 胡金明;邓伟;唐继华;柳江;;隋唐与北宋淮河流域湿地系统格局变迁[J];地理学报;2009年01期

4 徐晓望;论宋代福建经济文化的历史地位[J];东南学术;2002年02期

5 王尚义,任世芳;唐至北宋黄河下游水患加剧的人文背景分析[J];地理研究;2004年03期

6 李强;北宋经制西北吐蕃之模式述论——以熙河路的范围变化为点[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7 刘建丽;;北宋对西北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开发研究;1991年01期

8 冯瑞,贺兴;王韶《平戎策》及其经略熙河[J];兰州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9 韩光辉;林玉军;王长松;;宋辽金元建制城市的出现与城市体系的形成[J];历史研究;2007年04期

10 何波;宋代蕃学考述[J];青海社会科学;1995年01期



本文编号:28009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28009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0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