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北岳祭祀与信仰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7 08:48
北岳在中古时期作为北方主要镇山,一方面它受古人“地中”观念的影响,代表方位;另一方面,是古代皇(王)权政治以及礼乐教化在地方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礼乐制度实施的主要对象。北岳祭祀发端于先秦时期,在汉宣帝神爵元年常祀制度确立下来,但是并未有祭祀仪典上的规范。隋唐时期,确立“三祀”制度,整改了魏晋以来的祭祀乱象,并最终以《开元礼》的制定,使得其祭祀仪典确定下来,为历代所沿袭。明清时期的北岳祭祀制度主要表现为承接与改革,主要表现在:(1)去除人爵封号,提升京郊山川坛祭祀五岳的地位(嘉靖改为五岳从祀地yG坛)(2)在祭祀用乐、祭祀舆服方面以及斋戒礼有了新的内容(3)祭祀日期变前代“五郊迎气日”为“春秋二季,以清明霜降日”致祭(4)重新制定了地方(王国)祭祀仪典,提升遣官致祭的规格。另外这一时期在国家延承了唐宋以来的礼制下移趋势,“凡有功于民则祀之”,使得民间信仰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明清北岳信仰以其独特的军事护佑功能在雁北地区得以广泛传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北岳行祠的大量修建。同时在北岳文化象征符号的争夺过程中,山西地区相对繁盛的北岳信仰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成为北岳移祀的重要因素之一。清初,随着北方边境的逐渐安定,世俗化信仰逐渐羼入了北岳行祠,使得北岳信仰呈现出衰落的趋势。
【学位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K248
【学位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K2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房秋实;;清代祭祀制度的礼法规制研究[J];兰台世界;2015年24期
2 田天;;西汉末年的国家祭祀改革[J];历史研究;2014年02期
3 罗q谟
本文编号:28205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2820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