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与隋唐术数研究
【学位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K2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宏岐;隋唐时期对西部地区的经营开发及启示[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2年02期
2 李晓敏;;造像记:隋唐民众佛教信仰初探[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吴海涛;;隋唐时期淮北地区农业经济的繁荣[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马晓丽;;隋唐时期民族关系思想相关著作及作者述评[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张怀承;王超;;隋唐商贾职业道德生活[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曾谦;;隋唐时期的崤山南道[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武健;;试述隋唐时期山东的牲畜饲养业[J];农业考古;2011年01期
8 薛援朝;;隋唐五代和田玉[J];兵团建设;2011年02期
9 李建伟;;隋唐乡村社会势力的类型及影响[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李艳;;隋唐时期的儒释交游[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建芳;;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中医学术理论寻根[A];中医理论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毕敦一;;阴阳五行实质与传统医学[A];首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暨第九届全国易学与科学学会研讨会、第十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郭金隆;廖万柏;黄华轼;;中医学方法论本于阴阳[A];全国中医学方法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文理;谢武;;中医阴阳五行与企业竞争战略[A];全国第七届中医药继承创新与发展研讨会文集[C];2008年
5 孟凯韬;;《阴阳五行数学及其在中医学上的应用》简介[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研讨会专辑[C];2007年
6 桑振中;;阴阳五行与复杂性科学的思考[A];首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暨第九届全国易学与科学学会研讨会、第十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孟凯韬;;阴阳五行的数学原理[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研讨会专辑[C];2007年
8 李勃峰;;养生运动与选择个体化[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李英华;;评董仲舒的儒学理论[A];孔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10 韩健平;;对于批判中医更该有一个开放的心态[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4:中医药的科学研究[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梁福成 梁恬;阴阳五行模型与量子场论模型同构[N];中国中医药报;2001年
2 海霞;客观看待阴阳五行和易学[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3 张效霞;也谈“藏象”的含义[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4 赵国青;美妙的“鸡汤”[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5 石映照;《大易识阶》里的道[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6 记者 汪成明 徐贤飞;名字不能决定前途[N];浙江日报;2010年
7 张效霞;中药药性理论之由来[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8 南京中医药大学经贸管理学院 张文静;中医是科学[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9 景爱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中华民族雏形形成于隋唐时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 贾海忠;一二五之数与阴阳五行[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华;阴阳五行研究(先秦篇)[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孟祥娟;隋唐京兆韦氏家族文学论考[D];吉林大学;2010年
3 徐燕;隋唐故事考论[D];扬州大学;2010年
4 鲁统彦;隋唐时期僧尼角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5 金身佳;敦煌写本宅经葬书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6 韩晶杰;《内经》情志相胜理论及其养生应用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7 武月萍;血瘀证的危险因素及其与疾病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8 郑政;奇经八脉治疗中风病的辩证思路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9 李铁华;阴阳五行与四大五蕴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10 刘天琪;隋唐墓志盖题铭艺术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逸之;阴阳五行与隋唐术数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孔品屏;隋唐印风的成因、特征及其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睿;隋唐科技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义;隋唐间谍初探[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5 邵京彩;三燕至隋唐时期朝阳城市地理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丁玉莲;隋唐祥瑞文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学林;北朝至隋唐时期穆氏家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海军;隋唐时期荒政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董树代;隋唐大族婚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窦福志;先秦文献中的阴阳五行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207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2820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