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元代山东宗族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3 13:06
  宗族是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基础,对传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变迁等都有深刻的影响。本文针对以往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以元代山东宗族的组织结构和宗族建设为核心展开论述,具体包括先茔的营建、族谱的编修、祠堂建立与宗族祭祀的开展、家法族规的制定和宗族教育的进行等,进而总结元代山东宗族的主要特征,最后将元代山东宗族放在中国宗族发展的广阔背景下探讨其历史地位和影响。北宋末年以来尤其是金元之际的战乱使元代山东宗族的发展受到很大的打击。宗族迁徙频繁,族众大量流散四方或死于战火,山东宗族的规模大为缩小。元代山东族长的选任更重视其社会地位(尤其是政治地位)及对宗族的贡献。在元代山东的宗族建设中,先茔的营建及围绕其进行的祭祀等活动是其中的核心内容,对于元代山东宗族的维系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营建先茔是整个宗族的活动。先茔碑是宗族墓地的重要设施,碑阳的碑文记述宗族的发展概况,碑阴的世系表或宗派图发挥了族谱的作用。建设先茔就是为了将族众团结起来,达到收族的目的。山东族谱修纂在元代全国处于较为落后的水平,这与当地长期遭受战乱的破坏密切相关。元代山东祠堂的建设只是处于初创阶段,由于当时山东的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而未...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元代山东宗族的规模与组织结构
二、元代山东的宗族建设
    (一) 先茔营建及其意义
    (二) 宗族谱牒
    (三) 祠堂与祭祀
    (四) 宗族教育
    (五) 家法族规
三、元代山东宗族的特征与历史地位
    (一) 元代山东宗族的特征
    (二) 元代山东宗族的历史地位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济南郎茂山路元代家族墓发掘简报[J]. 张宸,李铭,艾南,郭俊峰,郝素梅,姜桥.  文物. 2010(04)
[2]元人文集族谱序跋数量及反映的谱名与地区分布[J]. 常建华.  史学集刊. 2008(06)
[3]宋元宗族的坟墓和祠堂[J]. 远藤隆俊.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08(00)
[4]论科举制与明清社会秩序建设的耦合——以山东临朐冯氏科举家族为例[J]. 王日根,张先刚.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
[5]元人文集家谱序中的元代家族[J]. 尹俊,席永春.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05(03)
[6]论华北宗族的典型特征[J]. 兰林友.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2004(01)
[7]试论累世同居共财在元代的发展及其特点[J]. 刘晓.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2(01)

硕士论文
[1]族谱、墓地与祠堂[D]. 张先刚.厦门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749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29749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8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