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论长江中下游铜矿带先秦矿冶考古
发布时间:2021-02-09 22:23
梳理长江中下游铜矿带先秦时期铜矿冶考古研究可见,目前在矿冶遗址调查与发掘、采矿技术、冶炼技术、合金技术、铸造技术、矿料来源、青铜文化交流等领域,已展开过充分探讨,形成一系列重要成果。在采矿技术方面,出现了碗口式、榫卯式等多种井巷支护技术,并呈现出一定的时代、区域特征;在冶铸技术方面,三种冶炼技术并存,至迟在西周中晚期出现冰铜冶炼技术,普遍存在本土冶铸,形成了不同的区域特征;在铜料流通、文化交流等方面,从多种分析结果出发,发现存在多个铜料流通目的地,在商周青铜文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但目前的研究仍存在区域失衡、对象单一、对技术与资源的关系以及技术适应性关注较少等问题,对冶铸技术起源及资源流通问题也存在较多空白,因而长江中下游铜矿带矿冶考古研究,仍需要更多的技术研究与综合研究。
【文章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2020,(07)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8 页
【部分图文】:
长江中下游铜矿带先秦时期古矿冶遗址分布图
铜岭竖井支护技术的特点为:商代采用碗口式支护技术,西周早中期采用榫卯式支护技术,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通用碗口式与榫卯式支护技术,稳定性有明显提高。战国时期所使用的密集垛盘式支护技术在稳定性方面优于碗口式及榫卯式支护技术,也不需要背材保护井壁(图二)。铜绿山竖井支护技术特点为:商代晚期使用榫卯式支护技术,西周时期改善了榫卯式支护技术,并出现了藤条圈式支护技术。同时期阳新地区的交替碗口式支护技术与铜岭类似,东周时所使用的支护技术与铜岭相同(图三)。图三先秦时期湖北铜绿山竖井支护技术[12]
先秦时期湖北铜绿山竖井支护技术[1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武汉市盘龙城遗址小嘴2015~2017年发掘简报[J]. 邹秋实,张昌平. 考古. 2019(06)
[2]南京矿冶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模式探索[J]. 刘海峰,陈虹利,白国柱. 阅江学刊. 2018(06)
[3]先秦青铜生产的锡料来源探讨[J]. 田建花,马江波.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7(12)
[4]安徽枞阳出土西周至战国时期青铜器的矿料来源研究[J]. 魏国锋,秦颍,王乐群.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7(11)
[5]东周青铜器铅同位素比值的初步研究[J]. 张吉,陈建立. 南方文物. 2017(02)
[6]汤家墩遗址冶炼遗物的科技研究[J]. 魏国锋,高顺利,秦颍,王乐群.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7(03)
[7]牛津研究体系在中国古代青铜器研究中的应用[J]. 马克·波拉德,彼得·布睿,彼得·荷马,徐幼刚,刘睿良,杰西卡·罗森. 考古. 2017(01)
[8]长江中下游地区商周时期采矿遗址研究[J]. 黎海超. 考古. 2016(10)
[9]湖北省鄂州市冶炼遗址调查简报[J]. 王文平,李小波,余骏,冯务建,陈树祥,李延祥,席奇峰,崔春鹏. 江汉考古. 2016(03)
[10]盘龙城遗址首次发现铸造遗物及遗迹[J]. 韩用祥,余才山,梅笛. 江汉考古. 2016(02)
博士论文
[1]长江中下游早期矿冶遗址考察研究[D]. 崔春鹏.北京科技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026328
【文章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2020,(07)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8 页
【部分图文】:
长江中下游铜矿带先秦时期古矿冶遗址分布图
铜岭竖井支护技术的特点为:商代采用碗口式支护技术,西周早中期采用榫卯式支护技术,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通用碗口式与榫卯式支护技术,稳定性有明显提高。战国时期所使用的密集垛盘式支护技术在稳定性方面优于碗口式及榫卯式支护技术,也不需要背材保护井壁(图二)。铜绿山竖井支护技术特点为:商代晚期使用榫卯式支护技术,西周时期改善了榫卯式支护技术,并出现了藤条圈式支护技术。同时期阳新地区的交替碗口式支护技术与铜岭类似,东周时所使用的支护技术与铜岭相同(图三)。图三先秦时期湖北铜绿山竖井支护技术[12]
先秦时期湖北铜绿山竖井支护技术[1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武汉市盘龙城遗址小嘴2015~2017年发掘简报[J]. 邹秋实,张昌平. 考古. 2019(06)
[2]南京矿冶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模式探索[J]. 刘海峰,陈虹利,白国柱. 阅江学刊. 2018(06)
[3]先秦青铜生产的锡料来源探讨[J]. 田建花,马江波.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7(12)
[4]安徽枞阳出土西周至战国时期青铜器的矿料来源研究[J]. 魏国锋,秦颍,王乐群.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7(11)
[5]东周青铜器铅同位素比值的初步研究[J]. 张吉,陈建立. 南方文物. 2017(02)
[6]汤家墩遗址冶炼遗物的科技研究[J]. 魏国锋,高顺利,秦颍,王乐群.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7(03)
[7]牛津研究体系在中国古代青铜器研究中的应用[J]. 马克·波拉德,彼得·布睿,彼得·荷马,徐幼刚,刘睿良,杰西卡·罗森. 考古. 2017(01)
[8]长江中下游地区商周时期采矿遗址研究[J]. 黎海超. 考古. 2016(10)
[9]湖北省鄂州市冶炼遗址调查简报[J]. 王文平,李小波,余骏,冯务建,陈树祥,李延祥,席奇峰,崔春鹏. 江汉考古. 2016(03)
[10]盘龙城遗址首次发现铸造遗物及遗迹[J]. 韩用祥,余才山,梅笛. 江汉考古. 2016(02)
博士论文
[1]长江中下游早期矿冶遗址考察研究[D]. 崔春鹏.北京科技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0263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3026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