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济金石交游考要
发布时间:2021-02-09 22:33
<正>断楮零煤字字香,集成大半出欧阳(积古斋藏器居多)。奇文真是前周孔,法帖何须宝晋唐。享帚只今珍万镒,读书自古重三仓。朱何赵宋论交旧,安得相期话草堂。(谓右甫1、梦华、晋斋、芝山四君子)——[清]张廷济《桂馨堂集》(清道光刻本)此诗系张廷济自为钟鼎款识册吟咏而作,梁同书八分书题签"钟鼎款识"。诗中"朱何赵宋"就是张廷济(1768—1848)最钦仰的金石之交——朱为弼(1771—1840)、何元锡(1766—1829)
【文章来源】:新美术. 2020,41(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句兵,[清]张廷济,《清仪阁所藏古器物文》第1册,手拓手写原稿本,日本京都大学
嘉庆六年,张廷济必然已明确自己的收藏方向,将青铜器作为他收藏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年张廷济下第后,暂时在虎坊桥赵秉冲家坐馆。赵秉冲博雅嗜古,工篆隶,能摹印,尤好金石书画之学,擅长梅兰竹菊。“棣华堂”是赵秉冲藏金石之室,也是张廷济在赵家所居之处。与古器物朝夕以对使得张廷济特别想得到青铜器,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嘉庆六年十月廿六日记“主人(赵秉冲)作缘乞刘中堂(刘墉)书‘新谿草堂’扁,字妙绝。是夜雪,梦在家得一古铜鼎,硃绿甚好,篆字甚多。细视之惟‘忠惠三年’6 字,觉来当记得。”7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至少说明张廷济两种心理,一思乡、二思钟鼎彝器。对父母、亲朋以及家乡的思念是他经常表达的。毕竟这时他已经离家将近一年。而对钟鼎彝器的思之若渴,应该是他在京城生活中接触赵秉冲、宋葆淳、翁树培等人受到思想冲击,产生了强烈的渴望。终于,嘉庆七年(1802)四月他离开北京时,还带着六件重要的金石藏器。这几件藏品载入阮元《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8。嘉庆八年(1803)夏,张廷济请翁方纲为其《清仪阁钟鼎款识》册题签并题跋。9这六件铜器可以说是张廷济钟鼎彝器收藏的开端和基础,促成这笔交易的人正是宋葆淳。二人相识于嘉庆六年,当时张廷济在虎坊桥赵秉冲家坐馆。嘉庆七年正月廿三日,宋葆淳邀请他同往皮条营萧楚翘处,鉴赏宋元人书画。小饮之后,他们有幸经眼了多件刻有铭文的青铜器,还将器物带回家仔细摩挲加以鉴别。四月十七日,张廷济将离京返里,经宋葆淳作中人,最终以白金八十两买得尊、敦、爵、鑃、戈、弩兵共六物(图1、图2)。10 宋葆醇为刘文清(刘墉)门下士。张廷济还曾委托宋葆醇转求刘墉题写“桂馨堂”匾。嘉庆六年十月,赵秉冲借得刘墉所藏黄庭坚临《伏波神祠帖》,张廷济在题跋中所述关于此帖流转的过程亦据宋葆淳所言。嘉庆间宋葆淳曾住在武林门内狮虎桥南灯芯庵张纱弄(民国迄今名江山弄)11。到访新篁里不下十数次,又为张廷济作缘购买了“大泉五十泉范背有富人大万”以及“奉山宫行灯”,为张廷济藏器、刻碑等题跋、题签。宋葆淳不仅精鉴赏,还善书画。曾为赵晋斋画《竹崦庵图》,张廷济曾题诗其上。
张廷济与赵魏自乾隆六十年(1795)相识,到道光五年赵魏去世,相交三十年。在现存张廷济日记中有许多赵魏与张廷济交往的故事和细节。他们皆嗜古物,深于金石。赵魏曾入毕沅幕府,帮助毕沅修订《山左金石记》,还曾助阮元参订《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在金石圈早有盛名且在外游历多年,藏品丰富。赵魏与黄易相交多年,从黄易那里得到许多金石拓片。张廷济所藏《宣示表》石刻原石、秦始皇诏书残版、平等寺僧可思佛座、牛符等都得自赵魏。相对而言,张廷济除了赴京会试,长途跋涉增广见闻外,其活动范围主要在嘉兴、杭州,对赵魏学识因激赏而相契,而赵魏也常将自己藏品中重复者“赠与”张廷济,张廷济通常都会给以较为丰厚的回报。赵魏曾多次到访新篁里,留下不少墨迹。《清仪阁所藏古器物文》第一册中有赵魏所题“嘉兴张氏清仪阁所藏古金之文”并跋(图3),第二册题有“嘉兴张氏清仪阁所藏金石之文”并跋(图4)。晚年赵魏家境落魄,卖掉自己的部分藏品以换米度日,张廷济多有周济。赵魏还曾以藏品作为抵押向张廷济借钱周转。图4 嘉庆庚辰赵魏为张廷济题赵魏为张廷济题“嘉兴张氏清仪阁所藏古金之文”并跋,见[清]张廷济,《清仪阁所藏古器物文》第2册,手拓手写原稿本,日本京都大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友朋致张廷济书札五通[J]. 葛金根. 收藏家. 2016(10)
[2]邢澍交游考[J]. 漆子扬.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01)
硕士论文
[1]张廷济的金石题跋与书学观念[D]. 魏梦丹.杭州师范大学 2018
[2]张廷济金石题跋与书学研究[D]. 刘洪辉.西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026338
【文章来源】:新美术. 2020,41(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句兵,[清]张廷济,《清仪阁所藏古器物文》第1册,手拓手写原稿本,日本京都大学
嘉庆六年,张廷济必然已明确自己的收藏方向,将青铜器作为他收藏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年张廷济下第后,暂时在虎坊桥赵秉冲家坐馆。赵秉冲博雅嗜古,工篆隶,能摹印,尤好金石书画之学,擅长梅兰竹菊。“棣华堂”是赵秉冲藏金石之室,也是张廷济在赵家所居之处。与古器物朝夕以对使得张廷济特别想得到青铜器,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嘉庆六年十月廿六日记“主人(赵秉冲)作缘乞刘中堂(刘墉)书‘新谿草堂’扁,字妙绝。是夜雪,梦在家得一古铜鼎,硃绿甚好,篆字甚多。细视之惟‘忠惠三年’6 字,觉来当记得。”7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至少说明张廷济两种心理,一思乡、二思钟鼎彝器。对父母、亲朋以及家乡的思念是他经常表达的。毕竟这时他已经离家将近一年。而对钟鼎彝器的思之若渴,应该是他在京城生活中接触赵秉冲、宋葆淳、翁树培等人受到思想冲击,产生了强烈的渴望。终于,嘉庆七年(1802)四月他离开北京时,还带着六件重要的金石藏器。这几件藏品载入阮元《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8。嘉庆八年(1803)夏,张廷济请翁方纲为其《清仪阁钟鼎款识》册题签并题跋。9这六件铜器可以说是张廷济钟鼎彝器收藏的开端和基础,促成这笔交易的人正是宋葆淳。二人相识于嘉庆六年,当时张廷济在虎坊桥赵秉冲家坐馆。嘉庆七年正月廿三日,宋葆淳邀请他同往皮条营萧楚翘处,鉴赏宋元人书画。小饮之后,他们有幸经眼了多件刻有铭文的青铜器,还将器物带回家仔细摩挲加以鉴别。四月十七日,张廷济将离京返里,经宋葆淳作中人,最终以白金八十两买得尊、敦、爵、鑃、戈、弩兵共六物(图1、图2)。10 宋葆醇为刘文清(刘墉)门下士。张廷济还曾委托宋葆醇转求刘墉题写“桂馨堂”匾。嘉庆六年十月,赵秉冲借得刘墉所藏黄庭坚临《伏波神祠帖》,张廷济在题跋中所述关于此帖流转的过程亦据宋葆淳所言。嘉庆间宋葆淳曾住在武林门内狮虎桥南灯芯庵张纱弄(民国迄今名江山弄)11。到访新篁里不下十数次,又为张廷济作缘购买了“大泉五十泉范背有富人大万”以及“奉山宫行灯”,为张廷济藏器、刻碑等题跋、题签。宋葆淳不仅精鉴赏,还善书画。曾为赵晋斋画《竹崦庵图》,张廷济曾题诗其上。
张廷济与赵魏自乾隆六十年(1795)相识,到道光五年赵魏去世,相交三十年。在现存张廷济日记中有许多赵魏与张廷济交往的故事和细节。他们皆嗜古物,深于金石。赵魏曾入毕沅幕府,帮助毕沅修订《山左金石记》,还曾助阮元参订《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在金石圈早有盛名且在外游历多年,藏品丰富。赵魏与黄易相交多年,从黄易那里得到许多金石拓片。张廷济所藏《宣示表》石刻原石、秦始皇诏书残版、平等寺僧可思佛座、牛符等都得自赵魏。相对而言,张廷济除了赴京会试,长途跋涉增广见闻外,其活动范围主要在嘉兴、杭州,对赵魏学识因激赏而相契,而赵魏也常将自己藏品中重复者“赠与”张廷济,张廷济通常都会给以较为丰厚的回报。赵魏曾多次到访新篁里,留下不少墨迹。《清仪阁所藏古器物文》第一册中有赵魏所题“嘉兴张氏清仪阁所藏古金之文”并跋(图3),第二册题有“嘉兴张氏清仪阁所藏金石之文”并跋(图4)。晚年赵魏家境落魄,卖掉自己的部分藏品以换米度日,张廷济多有周济。赵魏还曾以藏品作为抵押向张廷济借钱周转。图4 嘉庆庚辰赵魏为张廷济题赵魏为张廷济题“嘉兴张氏清仪阁所藏古金之文”并跋,见[清]张廷济,《清仪阁所藏古器物文》第2册,手拓手写原稿本,日本京都大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友朋致张廷济书札五通[J]. 葛金根. 收藏家. 2016(10)
[2]邢澍交游考[J]. 漆子扬.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01)
硕士论文
[1]张廷济的金石题跋与书学观念[D]. 魏梦丹.杭州师范大学 2018
[2]张廷济金石题跋与书学研究[D]. 刘洪辉.西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0263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3026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