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崇祯济南八景的景观特征及文脉传承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3 16:43
八景文化是城市景观高度集成与诗画凝练之后塑造的集称文化之一种。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景观的特色性与标志性日益模糊。明崇祯时期的济南八景,是首次对于济南城市景观的概述与综合,并以八景诗画的形式完整记录在明代县志中。以明代崇祯年间县志文本为切入点,采用文献阅读法,解析济南八景的出处及景观释意,归纳总结明崇祯济南八景的景观特征,并据此提出文脉传承的策略:注重城市整体的环境意境、塑造诗画交融的特色景观、保护城市八景的文化内核,以期为城市历史文脉传承与城市特色景观塑造提供参考。
【文章来源】:中国名城. 2020,(08)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明崇祯济南八景图
济南在明代称作历城,明代有《历乘》及《历城县志》两版县志(表1),且均成书于崇祯年间。济南八景最早出现在明崇祯《历乘》之中,其中提及“昔人标为八景,而沧桑代变,湮没者多。余广为十六景,以供达人之游览云。”①与《历乘》同一时期且稍晚编撰的《历城县志》,则完整的出现了济南八景的名称(表2),同时以八景图、八景诗文的形式加以描绘。1.2 景观释意
自管子《考工记》以降,中国古代城市的营造与规划建设始终遵循两个原则:一方面是象天法地,塑造城市的严格规整;另一方面,则依托地域性特色的景观基底加以构建,从而形成我国古代城市“和而不同”的城市景观面貌。这两个原则的基础即在于城市所处自然山水环境的整体性把握,以环境全局观念把控整体城市景观骨架,借以营构城市景观细节,从而形成天人合一的城市山水格局[8]。从济南八景的景观位次所反映出的选景的方位观、城址的中庸观、人与自然的和谐观,以及其背后蕴涵的济南城市“山水环抱、耦合共生”山水格局来看,无一不在强化注重城市整体的由环境到意境的深化与凝练,而这正是对于济南城市景观历史文脉的传承。3.2 塑造诗画交融的特色景观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市“八景”价值功能的ASEB+AHP解析——基于沈阳的实证研究[J]. 吕俊芳,张嘉辰. 中国名城. 2019(05)
[2]城市八景的发展历程及其文化内核[J]. 毛华松,廖聪全. 风景园林. 2015(05)
[3]文学意境与景观空间的耦合研究——以重庆古代“八景”为例[J]. 杜春兰,王婧.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4(06)
[4]明清山东运河州县“八景”景观及南北差异[J]. 李德楠. 中国名城. 2013(10)
[5]从中国“八景”看中国园林的文化意识[J]. 耿欣,李雄,章俊华. 中国园林. 2009(05)
本文编号:3047903
【文章来源】:中国名城. 2020,(08)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明崇祯济南八景图
济南在明代称作历城,明代有《历乘》及《历城县志》两版县志(表1),且均成书于崇祯年间。济南八景最早出现在明崇祯《历乘》之中,其中提及“昔人标为八景,而沧桑代变,湮没者多。余广为十六景,以供达人之游览云。”①与《历乘》同一时期且稍晚编撰的《历城县志》,则完整的出现了济南八景的名称(表2),同时以八景图、八景诗文的形式加以描绘。1.2 景观释意
自管子《考工记》以降,中国古代城市的营造与规划建设始终遵循两个原则:一方面是象天法地,塑造城市的严格规整;另一方面,则依托地域性特色的景观基底加以构建,从而形成我国古代城市“和而不同”的城市景观面貌。这两个原则的基础即在于城市所处自然山水环境的整体性把握,以环境全局观念把控整体城市景观骨架,借以营构城市景观细节,从而形成天人合一的城市山水格局[8]。从济南八景的景观位次所反映出的选景的方位观、城址的中庸观、人与自然的和谐观,以及其背后蕴涵的济南城市“山水环抱、耦合共生”山水格局来看,无一不在强化注重城市整体的由环境到意境的深化与凝练,而这正是对于济南城市景观历史文脉的传承。3.2 塑造诗画交融的特色景观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市“八景”价值功能的ASEB+AHP解析——基于沈阳的实证研究[J]. 吕俊芳,张嘉辰. 中国名城. 2019(05)
[2]城市八景的发展历程及其文化内核[J]. 毛华松,廖聪全. 风景园林. 2015(05)
[3]文学意境与景观空间的耦合研究——以重庆古代“八景”为例[J]. 杜春兰,王婧.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4(06)
[4]明清山东运河州县“八景”景观及南北差异[J]. 李德楠. 中国名城. 2013(10)
[5]从中国“八景”看中国园林的文化意识[J]. 耿欣,李雄,章俊华. 中国园林. 2009(05)
本文编号:30479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3047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