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僰国”地区的僰人及其“消亡”
发布时间:2021-07-26 20:28
秦汉时期在今四川宜宾设立僰道,这是古代僰人最大的聚居区,后来被称为"僰国"。作为集团性势力的僰人消亡于北宋晚期,僰人分散且与其他民族杂居于"僰国"故地,"历今年久,俱化一体"。僰人不使用铜鼓,不行"悬棺",也不"打牙",与"獠人"习俗迥异。所谓"僰人南迁"并不存在,是一种迁徙想象。明代晚期称霸当地的都掌僚人覆灭之后,被袭称为僰人,"僰人悬棺"实是张冠李戴的误传。
【文章来源】: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僰道与古代僰人
二、僰人的南迁想象
三、张冠李戴的“僰人悬棺”
四、“僰国”地区僰人的“消亡”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入蜀僚人的民俗特征与语言遗存——“僚人入蜀”再研究[J]. 刘复生. 中国史研究. 2000(02)
[2]“白艻子弟”考索─—兼论宋代乡兵的一个特例[J]. 刘复生. 社会科学研究. 1994(06)
[3]那马人的时空表述法[J]. 龚友德,李绍恩.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 1984(02)
[4]“别种”刍议[J]. 张博泉. 社会科学战线. 1983(04)
本文编号:3304313
【文章来源】: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僰道与古代僰人
二、僰人的南迁想象
三、张冠李戴的“僰人悬棺”
四、“僰国”地区僰人的“消亡”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入蜀僚人的民俗特征与语言遗存——“僚人入蜀”再研究[J]. 刘复生. 中国史研究. 2000(02)
[2]“白艻子弟”考索─—兼论宋代乡兵的一个特例[J]. 刘复生. 社会科学研究. 1994(06)
[3]那马人的时空表述法[J]. 龚友德,李绍恩.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 1984(02)
[4]“别种”刍议[J]. 张博泉. 社会科学战线. 1983(04)
本文编号:33043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3304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