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朝臣备”:《李训墓志》所见遣唐使名字的书写问题

发布时间:2021-08-19 13:58
  2019年末《大唐故李府君(训)墓志铭》的公布一度成为热点,学界对"日本国朝臣备"是否吉备真备一事各执己见,往复撰文进行了论辩。本文从中日关系史的角度出发,依据中日两国史料,从日本遣唐使采用汉名的发展过程,来论证吉备真备自称朝臣备的可能性。而他为《李训墓志》书丹的原因,与李训在暂住地洛阳去世,且去世五天即匆匆下葬,非由家人主持葬仪,而是由李训所结交的士友操持有关。 

【文章来源】:文献. 2020,(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一、《李训墓志》的发表及其反响
二、吉备真备自名朝臣备的可能性及其时代背景
    (一)8世纪之前的音译型
        1.《三国志》卷三○《东夷传·倭人》魏景初三年(239)十二月魏帝诏书报倭女王:
        2.
        3.《日本书纪》卷二二推古天皇十五年(607,大业三年)七月条:
    (二)8世纪末为止的简化创新型(唐风日隆期)
        1.《旧唐书·日本国传》:
        2.《旧唐书·日本国传》:
        3.
        4. 日本宝龟八年(777),日本再派使者小野朝臣石根、小野朝臣末足赴唐,《唐会要》记载其名分别为“朝楫宁”“和聪达”(1)。
    (三)9世纪初以来的本名化
        1.《朝野群载》卷二○所载《高阶真人远成告身》曰:
        2. 日本承和五年(838)派出、次年(唐开成四年,839)抵达唐廷的遣唐使团大使为藤原朝臣常嗣,《唐会要》记其名为“薛原朝常嗣”(3)。
三、吉备真备为《李训墓志》书丹的原因
四、小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感德乡”景教社团与隋唐东都人文地理之因缘——以新出土唐元琰、刘谈经墓志纪事为缘起[J]. 张乃翥.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5)
[2]洛阳圣善寺对白居易的影响[J]. 焦尤杰.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6(04)
[3]百济人《祢军墓志》考论[J]. 王连龙.  社会科学战线. 2011(07)
[4]井真成与阿倍仲麻吕·吉备真备[J]. 王仲殊.  考古. 2006(06)
[5]新发现的唐日本人井真成墓志及初步研究[J]. 贾麦明.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6)
[6]唐两京“圣善寺”考辨[J]. 史红帅.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99(04)



本文编号:33515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33515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b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