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论游凤七器——关中地区先周时期铜器群探索之二

发布时间:2021-09-01 11:17
  陕西省武功县游凤镇浮沱村出土的游凤七器是关中地区相当于殷墟文化第三期的重要铜器群。游凤七器的组合方式反映出在殷墟文化铜器群组合基础之上的损益,是"周因于殷礼"的重要表现。根据游凤七器等铜器群的空间分布可知,武功县游凤镇以北的漆水河两岸区域应是探索先周文化的重要地域。 

【文章来源】:考古与文物. 202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论游凤七器——关中地区先周时期铜器群探索之二


铜甗对比

兽面纹,纹饰,殷墟


该鼎(图一,1)与安阳殷墟郭家庄东南的文源绿岛M5[3]所出兽面纹大圆鼎M5:1(图一,2)的形制和纹饰非常近似。游凤七器之兽面纹大圆鼎通高40、口径32厘米,文源绿岛M5:1通高46.3、口径33.4厘米,两者的尺寸也比较接近。文源绿岛M5的腰坑内 、二层台各殉狗1,棺外南侧中部和墓底西南角各殉人1,为殷墟文化墓葬的常见葬俗。根据随葬陶器和青铜器的时代特征可知,墓葬年代为殷墟文化第二期晚段[4]或略晚[5]。据研究,该墓的墓主曾见于殷墟卜辞[6]。邹衡曾指出,游凤七器之兽面纹大圆鼎所饰“变形饕餮纹”属于“周人的独创”[7],但从文源绿岛M5的考古背景看,游凤七器之兽面纹大圆鼎恐怕并非“先周文化”的特色。2.蝉纹鼎甲、乙

论游凤七器——关中地区先周时期铜器群探索之二


蝉纹鼎对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周原贺家73M1铜器群——关中地区先周时期铜器群探索之一[J]. 李宏飞.  南方文物. 2017(04)
[2]济南市刘家庄遗址商代墓葬M121、M122发掘简报[J]. 郭俊峰,房振,王兴华,刘剑,刘秀玲,赵辉,吴萍萍,邓文山,郝素梅,杨阳,李铭.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2016(07)
[3]河南罗山天湖商周墓地M57发掘简报[J]. 张志清,赵新平,王晗,楚小龙,孙明,魏晓通,寇加强,鲁红卫,郁红强,祝贺,张春燕.  华夏考古. 2016(02)
[4]陕西宝鸡石鼓山西周墓葬发掘简报[J]. 刘军社,王占奎,辛怡华,郝明科,王颢,丁岩,王小梅,李伸前,陈恩乾,杨富科,刘军户,史勇,宋俊荣,赵西晨,邵安定,郭小侠,张梦石,何登海,杨倩,伏婕,刘新,龙剑辉.  文物. 2013(02)
[5]河南安阳市殷墟刘家庄北地2010~2011年发掘简报[J]. 何毓灵,唐际根,岳占伟,牛世山.  考古. 2012(12)
[6]甲骨金文的“■”与殷墟“■”墓[J]. 刘一曼.  殷都学刊. 2011(01)
[7]河南安阳市殷墟范家庄东北地的两座商墓[J]. 何毓灵.  考古. 2009(09)
[8]济南刘家庄商代青铜器[J]. 李晓峰,杨冬梅.  东南文化. 2001(03)
[9]陕西礼泉朱马嘴商代遗址试掘简报[J].   考古与文物. 2000(05)
[10]河南安阳市郭家庄东南26号墓[J]. 徐广德.  考古. 1998(10)



本文编号:33768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33768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f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