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辽代政治场域中的多元化语言环境初探——以双语者为中心的考察

发布时间:2022-02-19 16:41
  契丹王朝时期,其境内契丹语的优势地位与其时东亚世界中汉语巨大影响力之间的互相作用,催生出了一批可以使用汉语及契丹语两种语言的双语者群体。其中以口头翻译为职业的通事,其源头可追溯至北魏时期的"乞万真"。辽代初年,通事群体凭借其语言能力与武艺,为契丹君主立下了汗马功劳,故而深受其信任并在政治场域中取得了一定的地位。同时,契丹王朝境内亦有一批不以口头翻译为职业的双语者群体,由于王朝统治者致力于保持其境内的"多元化"语言环境,因此并未鼓励他族人学习本民族语言,而对于本民族成员使用第二语言亦多有限制,故契丹王朝时期,双语者使用第二语言的情形一般表现为出于个人兴趣与出于某一特定政治目的两种情况。从场域理论的视角看,辽代"多元化"语言环境的形成也可视为是其境内不同族群对以契丹语和汉语为载体的"文化资本"追求的结果。由于紧随契丹人脚步入主中原的女真、蒙古、满洲等少数民族统治者也都拥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故而契丹王朝虽然灭亡了,但政治场域中"多元化"的语言环境依然得到了保留,这使得长久以来政治场域中"汉语"一家独大的垄断地位有所改变,民族语言及其所代表的文化也逐渐开始"崭露头角",并推动形成了今日包含各民族... 

【文章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47(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引言
一、从傧赞受事到口头译语———中国古代通事双语者的源流与演变
二、军事侍从与语言翻译———辽代通事双语者身份属性的双重构成
三、标准优化与族群差异———辽代非通事双语者使用第二语言的情况分析
    (一)契丹人的汉语阅读、听说能力
    (二)契丹人的汉语书写、写作能力
    (三)契丹人的汉语翻译能力
四、余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白居易诗文流传辽朝考——兼辨耶律倍仿白氏字号说[J]. 康鹏.  中国史研究. 2015(04)
[2]走进契丹汉人耿崇美[J]. 李月新.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4(01)
[3]辽代上谷耿氏家族考[J]. 苗霖霖.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12(01)
[4]唐安元寿夫妇墓发掘简报[J]. 陈志谦.  文物. 1988(12)

硕士论文
[1]辽代契丹境内语言文字使用情况探析[D]. 陈文俊.中央民族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6332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36332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e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