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胡汉乐舞文化交流中汉代舞蹈的新变

发布时间:2022-02-19 19:09
  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及地区跨时空的文化交流中,胡汉乐舞文化曾以"输入""输出""中转""回授""同化""变异"等方式进行过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其间,胡乐舞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因素,对汉以前舞蹈传统形态之"稳定态"产生了冲击,促生了汉代舞蹈的新变,具体表现在舞服样式、表演关系、舞蹈动作姿态以及审美追求等方面。胡汉乐舞文化的交流不仅为汉代舞蹈的兴盛提供了重要的驱动力,更为后世舞蹈的发展特别是中外乐舞文化的交流奠定了良好基础。 

【文章来源】: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20,(03)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汉代胡汉乐舞文化交流的历史回眸
    (一)文献所见
    (二)考古所见
二、胡汉乐舞文化交流中汉代舞蹈的新变
    (一)舞服样式之变———从“长襦裙”到“长襦袴”
    (二)表演关系之变———从“琴袖呼应”到“舞戏乐相和”
    (三)上身长袖细腰之变———从“长袖细腰”到“翘袖折腰”
    (四)下身动作及姿态之变———从“行不露足”到“腾踏奔跃”
    (五)审美追求之变———从“以巨为美”到“奇幻绝妙”
三、胡汉乐舞文化交流的意义和启示
    (一)从胡乐舞文化的传入看汉乐舞文化及其形态的“稳定态”与“骤变期”
    (二)胡汉乐舞文化交流及其“新变”是汉代俗乐舞蹈兴盛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三)从胡汉乐舞文化交流看身体语言在文化交流中的意义和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考古学视角与中国古代舞蹈史的几个问题[J]. 茅慧.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16(06)
[2]山东济宁师专西汉墓群清理简报[J]. 赵春生,武健.  文物. 1992(09)
[3]河南南阳县十里铺画像石墓[J]. 赵成甫.  文物. 1986(04)



本文编号:36334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36334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0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