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论语》“逝者如斯夫”章的阐释历程
发布时间:2017-05-26 09:11
本文关键词:论《论语》“逝者如斯夫”章的阐释历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诗人梁宗岱曾说过:“对于深思的灵魂,有时单是一声叹息也可以自成一首绝妙的好诗。”《论语·子罕》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言正是如此。古语又云:“诗无达诂”。因此,自孔子在川上发叹起,其后便有无数文人、学者对此言进行思考、阐释和化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受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学术风气的影响,人们对于此语的理解会有不同的倾向和角度,而这种变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时期的思想文化特点。 先秦、秦汉的经学家对“逝者如斯夫”章的阐释主要为基于孔子之意的“进德”、“进学”、“进取”之说和对水衍生出诸多德目的“比德”阐释,反映了汉儒解经的诸多特点以及儒家“比德”观的产生、发展过程;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则对“逝者如斯夫”章持“伤逝”之说,且多于文学作品中化用,以感伤时光的流逝和人的离逝,这反映了魏晋时期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而“逝水”作为一个文学意象发展开来;以宋明理学家为代表的宋、明、清时人则认为孔子此言实则是描述“道体”,并且君子应法之“道体”,“进学不已”,这是宋明儒者理学化解经的产物,而这一时期佛道文献对该章的运用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儒释道交融互渗的发展趋势。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言,于儒家而言,因其含义的不确定性,历代儒者通过对其的注释表达了不同的儒学观点;于文学艺术而言,“逝水”意象为中国古典文学的意象花园增添了一朵感逝之花。
【关键词】:逝者如斯 比德 伤逝 道体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203;B222.2;I206.2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引言10-20
- 1.1 文本概述10-16
- 1.2 研究文献综述16-18
- 1.3 本文研究特点和意义18-20
- 2 先秦、秦汉时期的“比德”、“进德”阐释20-30
- 2.1 先秦、秦汉文献对“逝者如斯夫”章及相关内容的阐释20-26
- 2.1.1 孟子的“进德”兼“比德”阐释20-22
- 2.1.2 荀子及大部分汉儒的“比德”阐释22-25
- 2.1.3 “进取”、“进学”之阐释25-26
- 2.2 “比德”阐释与先秦至汉的儒家思想26-30
- 2.2.1 “比德”阐释与儒家的比德观26-28
- 2.2.2 “比德”阐释与汉儒的解经特点28-30
- 3 东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伤逝”阐释30-40
- 3.1 东汉与魏晋南北朝时期“逝者如斯夫”章的注释30-36
- 3.1.1 东汉与魏晋南北朝时期“逝者如斯夫”章的经注30-33
- 3.1.2 “逝者如斯夫”章在文学作品中的化用和“逝水”意象的发展33-36
- 3.2 “伤逝”阐释与魏晋时期的思想文化36-40
- 3.2.1 “伤逝”阐释与汉末、魏晋南北朝的社会背景36-38
- 3.2.2 “伤逝”阐释与魏晋时期人的生命意识的自觉38-40
- 4 宋明时期的“道体”与“进学不已”阐释40-50
- 4.1 宋明时期“逝者如斯夫”章的注释与引用40-48
- 4.1.1 北宋初期的经注40-41
- 4.1.2 程、朱之“道体”与“进学不已”阐释41-44
- 4.1.3 元、明、清时人的注释44-45
- 4.1.4 宋明时期佛道文献中“逝者如斯夫”章的运用45-48
- 4.2 “道体”阐释与宋明时期的思想文化48-50
- 4.2.1 “道体”阐释与宋明儒者的理学化解经方式48-49
- 4.2.2 佛、道文献对“逝者如斯夫”章的运用与儒释道的交融49-50
- 5 结论50-52
- 参考文献52-56
- 作者简历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磊;论先秦儒家比德观及其影响[J];华东冶金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2 李四龙;;论儒释道“三教合流”的类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梁文宁;;逝川之慨——孔子生命观的延续和发展[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张克锋;;“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阐释与学术思想的嬗变[J];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5 刘蔚华;荀况生平新考[J];孔子研究;1989年04期
6 姜真硕;朱熹“与道为体”思想的哲学意义[J];孔子研究;2001年03期
7 杜江;;刍议儒释道关系及意义[J];学理论;2011年31期
8 郭俊然;;魏晋南北朝时期屠城现象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余承滨;;谈“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J];黄冈师专学报;1981年02期
10 孙显军;;两戴生平及关系考[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本文关键词:论《论语》“逝者如斯夫”章的阐释历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63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396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