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柳林县明清时期佛教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4-05-25 08:23
  汉传佛教发展至明清时期,处于佛教中国化、民间化的巅峰,同时也是居士佛教取代僧伽佛教,并与儒道二教和多种民间信仰融合的历史转折时期。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作为晋西北地区在这一时期的商业中心之一与文化交流的重镇,佛教发展的速度、规模与影响力在这一地区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同时也具有极强的地方特色。一方面通过对柳林县明清时期的佛教建筑与文物遗存进行田野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与整合,并对整合后的资料进行分析,结合相关文献典籍与碑刻资料,论证在这一时期当地的佛教发展、变迁过程及其原因;另一方面通过对柳林县现存明清时期的佛教文物遗存所在地域周边的居民和相关工作者进行访问与口述史料采集,探究佛教思想在当地民间的影响力与生命力。此外,结合不拘泥于柳林县一域的记载论述与明清时期佛教发展状况、演变过程及制度变迁的学术专著与相关资料,对明清时期佛教民间化、世俗化的进程与特征和影响力的发展及其原因进行辨析与论述,并最终得出柳林县在这一时期佛教发展繁盛,影响力巨大,生命力顽强的结论。而这一地域在这一时期的佛教活动频繁,佛教民间化进程发展至巅峰、与民间宗教及儒、道等教融合为一,居士佛教广泛兴起并以观音信仰和当地民间信仰...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香严寺外景

图1-1香严寺外景

图1-1香严寺外景寺,位于柳林县柳林镇龙门会村中,始建年代不详,民间传为唐重修于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并于之后直至咸丰四年(公增修。寺院整体分上下两院,中轴线上依次建有上院观音殿、下院院南北祖师殿和下院禅堂、客堂和南北掖门。大雄宝殿中供有东


图1-2柳溪寺舍利塔

图1-2柳溪寺舍利塔

图1-2柳溪寺舍利塔于柳林县陈家湾乡西垣村,始建于明成化五年(公26)、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重修。中轴线上遗构的佛殿与山门,两侧是十王殿和明王殿。而根殿和观音殿。据当地一位87岁的老人口述,被毁


图1-3花佛堂外景

图1-3花佛堂外景

图1-3花佛堂外景.三教寺:位于柳林县三交镇沙坪则村石滩则自然村西侧。始建及重修年代新修部分外为清代遗构。中轴线上有佛殿和新修观音殿,中轴线两侧分布和眼光娘娘殿,寺内有清代铸造铁钟一口。教寺是典型的、能够说明柳林县当地宗教民间化、宗教融合,同时亦能突


图1-4南山寺大雄宝殿外景

图1-4南山寺大雄宝殿外景

图1-4南山寺大雄宝殿外景柳林县现存主要寺庙历史沿革及宗教活动情况传入



本文编号:39819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39819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3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