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神镇何以设县:明清华北山区社会的政治选择与地域认同
发布时间:2025-04-18 04:54
在以往围绕"山地史视角"展开的讨论中,研究者大多把注意力聚焦于地理位置属于国家版图"边缘"的边疆地区,而本文着重关注以华北山区为主的腹心地区的"边缘"社会,重新审视族群性话语的适用性以及明清时期国家形成路径的区域差异。明代至清前期位于山东中部山区的颜神镇属于帝国腹心地区的"边缘",它最终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改为博山县,这一过程横跨明清两代200余年。颜神镇的个案说明,腹心地区"边缘"社会的国家化进程不仅是山区人文化身份改变以及新的地域认同形成的结果,也是他们在国家体系下主动的制度创造和政治选择。
【文章页数】:28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明代前期颜神镇及周边山区的行政区划与人群
三、谁是“矿徒”:明代设县争议中的官方叙事
(一)第一次设县的提出
(二)第二次和第三次设县之请
(三)第四次和第五次设县的提出
四、石城内外:士大夫的身份与新的社会分界
(一)建筑石城
(二)石城内外的人群与生计
五、博山县设立:市场、地域认同与乡民的政治选择
(一)清初地方市场与新的地域认同
(二)士大夫创办“义集”
(三)博山县的设立
六、结论
本文编号:4040562
【文章页数】:28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明代前期颜神镇及周边山区的行政区划与人群
三、谁是“矿徒”:明代设县争议中的官方叙事
(一)第一次设县的提出
(二)第二次和第三次设县之请
(三)第四次和第五次设县的提出
四、石城内外:士大夫的身份与新的社会分界
(一)建筑石城
(二)石城内外的人群与生计
五、博山县设立:市场、地域认同与乡民的政治选择
(一)清初地方市场与新的地域认同
(二)士大夫创办“义集”
(三)博山县的设立
六、结论
本文编号:40405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4040562.html
上一篇:唐魏纶夫妇合葬墓的发现与墓志考释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